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友天下>>浪漫的事                       

看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
发表时间:2008/1/28 20:57:38     文章来源:正在整理中      文章作者:竹子     浏览次数: 1850
 
 

姜文的新片看时觉得荒唐,可是看完了却觉得有许多的情节细节值得回味。甚至是值得反复回味。

第一,此片“以文革时期的大陆为背景,叙述周韵爱上的俄国军官死于战场,她在万念俱灰下生下了遗腹子房祖名,她对这个儿子非常保护,但在精神状况不稳定的情况下,反给儿子带来一堆困扰”。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四十五十年代的女孩子都爱一位真正的“勃尔什维克”,都挚爱苏联歌曲,故而整个中国男青年--同性恋臆病一般怪异,整个中国女青年性幻想病一般怪异。而“卡秋莎”也好“塔娜它莎”也好,那个时代的人灵魂中全都怪异地充满了苏联歌曲--就仿佛是“中国肉体”中充实着“苏联灵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国硬件”主机中放的全是“苏联软件”。这一点是有深刻涵意的,也是很真实的。而我的老三届朋友,我的那两代的朋友,他们“同性恋臆病”的爱人是“保尔克察金”吗?他们表达这种“同性恋臆病”的方式就衷情地唱那些苏联歌吗?她们的“同性恋臆病”的爱人是“冬妮亚”?异性恋臆病的爱人是“保尔克察金”吗?她们表达这种“同性恋臆病”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唱那些苏联歌吗?如同一个悲状的修道者在一遍一遍自慰却又不泄让精气悲壮地升华一般。

外国人和现代青年,根本不明白那几代中国青年的苏联魂。这种怪异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包括周韵的遗腹子房祖名,都似是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就连那个爱上树的女疯子,现在人看起来可笑疯狂痴癲,可是那个时代所有的男人均爱上树,使得所有的女人也爱上树。也正是这种“高大全”人物成了爱情的主角,使得这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们都好大喜功,都正气凌然,都大气恢弘,而具体的表现就似一个疯子似的爱上树。似乎所有的爱情只有发生在高高的树上,然后现实使他们从树上重重地跌了下来,一次一次又一次。这种疯狂这癲狂也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是那个时代人追求一种崇高一种高大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疾病。而姜文的这种表达也是奇特的。

第二,片中“姜文与黄秋生两个老友在北京的学校教书,在派系斗争的激烈气氛中,黄秋生遭人诬陷,但姜文并未挺身而出,反而也在里面穷搅和,最后黄秋生上吊自杀,姜文则被下放到了房祖名的村落,另一段令人想象不到的故事开始上演。”而这种朋友之间的人斗泥泽也是很真实的,陷进去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整整几个代人。这一点虽然以荒唐的记忆碎片的形式表达出来,但也是很真实的。而这里面那些做饭切菜都跳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女人们,迷恋那个真刀真枪不入,美女丑女的诱惑勾引不动摇的“勃尔什维克”“保尔克察金”的化身黄秋生--这种人现在似乎绝迹了,可是那个时代却比比皆是,绝不稀奇。那个时代的人女人对“保尔克察金”化身”黄秋生的性幻想性骚扰性向往那么真实,而黄秋生的拒绝和冷静使得他更像一个“保尔克察金”--而黄秋生在拒绝女人的同时,感觉到了自己人格的悲壮,也在上吊的那一瞬和“保尔克察金”的灵魂融为一体,完成一种人格的升华也好,实现一种“同性恋臆想”。而黄秋生的冷酷,那个时代压抑中的女人对至高无上--在上吊架上的爱情的近乎扭曲痴狂,外国人现代人看起来不可思异,但是那个时代也是比比皆是。这种人在外国人和现在青年眼中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甚至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却司空见惯。这一点显然是神来之笔。就如《红色恋人》中,那个一头疼就幻想的革命者让外国人和现代青年不解,两个为了革命事业在一起同居却洁身自好的青年男女让外国人不解让现在青年不解,一个背叛家庭枪杀父亲不在乎却献身组织走火入魔的美丽少女让外国人不解让现代青年不解。而姜文在电影中以自己的卑鄙更加奇特地是把黄秋生的人格升华,以致升华成一个特定时代的宗教符号--上吊自杀,如同十字架上的耶稣被高高吊起。而这上吊的何曾不是那个时代男人的同性恋臆想对象,那个时代女人的单相思臆想对像。男人女人的性不能靠肉体满足因为政治的东氛围太浓,扭曲了人的天性,只能在这种崇拜中扭曲地达到“高潮”。这是人类第一次对那个时代的人做一种深刻的反思,做一种升华到宗教的一种剖析。这一点实在是耐人寻味的。而这种挂成十字架的人在那个特定时代也是多多的。正是这么多的被委曲的“十字架”构成了那个疯狂政治时代的宗教色彩。也是一种性升华后的时代符号。

第三,片中“姜文和妻子被下放,赶车的是位农村小伙子。到农村后,农村小伙子分配姜文的任务就是带着农村的孩子满山遍野去打鸟,而打了鸟就把鸟交给队里给姜文记工分。而姜文整天在山上带着孩子们野,可是无意中姜文却发现一个野洞,发现这是妻子和农村赶车小伙子私通的地方。”这一点看似荒唐,也不荒唐。大批的右派下放,用热情和精力破坏大自然,而城里的女人被农村的小伙子“受精”,而农村的小姑娘却被谁受精?这一点看起来似是蒙太奇,但仍是有一种感人的东西在里萦绕。这何何尝不是农村文化城市文化的一种交合一种神合,而这种交合神合必有什么被生出,就如那个女子肚子怀着的生在铁路上的孩子。

第四,新疆的婚礼上大伙儿高声歌唱,疯狂疯癲,那是何等快乐的气氛,音乐是当年的新疆歌曲。姜文似乎要透过此片,找回过去--那个时代的那种疯狂那种癲狂.那似是一种无意识的蝗虫在群体残食农田麦子森林草原人肉鲜血的快乐快感和惬意。就似乎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嘴里说着对那个时代的不屑,可是骨子里肉体里却对那个疯狂的癲狂的时代有种致命的思念。就如一个老了的肉体对年轻肉体的思念。就如在岁月的流逝中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论这个年轻的肉体做了什么。不论年轻的肉体曾被什么力量所驾驭,可是他们却仍是忍不住疯狂怀念思念想。虽然那个时代他们毁了多少大自然中的小鸟--那是隐示蝗虫般破坏山林,毁灭鱼儿,毁灭国宝级人物,毁灭文物古迹吗?可是这些只有肉体且被神秘力量支配的蝗虫般群体就如那个时代没有大脑的群体,却对那种轰轰烈烈的神秘大力支配跳出最疯狂的舞蹈。他们这样的重温那种疯狂癲狂,是渴望再被那神秘伟力驾驭吗?就仿佛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就是靠那些事情实现的。而最让这一代人奇怪的事情可能是:不论他们做了什么,毁灭了什么,破坏了什么,自己看自已整个是碎的,且人不人鬼不鬼,可是太阳照样升起。

那个时代是一个疯狂癲狂怪异的时代,故而姜文的片子也给人一种疯狂癲狂怪异的感觉。如同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在抢救过程中,大脑里交替出现子记忆碎片,似乎是在太强的阳光下,实则是在一种生命的绝望的尽头,昨日重现。而这些碎面,被弥留者无意地描述着,被弥留梦呓般回味着,虽然让看护着莫名其妙。

这看似荒唐梦中每一个碎片似乎和濒死着的记忆深处的什么潜藏有。而梦的荒唐和而那个时代的荒唐这两个气场是相通的。看得时候觉得荒唐又荒唐,甚至觉得不可思异。可是,回过头去,许多的地方看不懂弄不懂搞不懂的地方都似乎有某种深意。便正是因为此,也使得这片子留下飞白无限,耐人寻味。而这种姜文的这种表达方式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而许多的粗疵也使得此片经得起琢磨!

网上姜文诠释影片

2007年9月3日,意大利,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中国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主演接受专访。

从30岁拍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导演姜文就强调他的电影一定要让观众激动。而在经历数年被迫无法当导演的日子后,姜文的新作《太阳照常升起》依旧让人激动,整部电影清楚的告诉世人,无论环境险恶、命运多舛,还是要好好的活下去,至少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今天一早在威尼斯影展连续放映两场记者场,结果都是座无虚席,各国媒体都想一窥姜文继7年前的《鬼子来了》后,这些年有没有“变化”。结果一般的说法,都是他保持了当年《鬼子来了》的颠峰状态,甚至有人称此片会是“传世之作”,而无论如何就如同姜文自己所说,这部电影很High,很激动。

《太阳照常升起》是以文革时期的大陆为背景,叙述周韵爱上的俄国军官死于战场,她在万念俱灰下生下了遗腹子房祖名,她对这个儿子非常保护,但在精神状况不稳定的情况下,反给儿子带来一堆困扰。而就在此同时,姜文与黄秋生两个老友在北京的学校教书,在派系斗争的激烈气氛中,黄秋生遭人诬陷,但姜文并未挺身而出,反而也在里面穷搅和,最后黄秋生上吊自杀,姜文则被下放到了房祖名的村落,另一段令人想象不到的故事开始上演。

整部电影对爱情、亲情、友情有着深刻探讨,但重点都是无论环境有多糟,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只要太阳照常升起,人生就有希望,而这可说完全反映了姜文的真实人生。全片的音乐与摄影、美术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姜文透过鲜艳的色彩与动人音乐,大声表达他的创作意念。

姜文在记者会上透露,《太阳照常升起》的确有着他的生活记忆,18岁那年他上大学时,房间内没有空调,晚上同学们就在篮球场喝酒聊天,新疆的同学高声歌唱,那是何等快乐的气氛。于是他把整个情景搬到了电影里的新疆婚礼上,音乐是当年的新疆歌曲,连临演也都是当年的大学同学,感觉得出,姜文透过此片,既要展望未来,也要找回过去。

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魂驰荡的梦幻色彩、天才不羁的想象力、以及一种趣味盎然的猎奇性。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村庄、一所南洋风格的学校、和一片色彩炫烈的新疆戈壁,把几个荒诞可幽默、浪漫迷人、同时又令人震惊的爱情故事巧妙地链接起来将影片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既独立成篇,又互相影响和关照,最后的结局最后一刹那,与美丽神秘的开篇故事形成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问答,整个故事最大的悬念由此豁然揭开,它带来的震撼力是持久的、惊心动魄的,并且还有迷幻药一样的过瘾效果。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