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言快语>>竹子网状                       

《北京文学》刊登的姜耕玉探索可可西里文章太大段引用毛竹作品《透明的女性》引起作家不满
发表时间:2008/6/25 17:08:08     文章来源:北京文学,羊城晚报      文章作者:姜玉耕     浏览次数: 1923
 
 

  姜耕玉 著   有人专门贩卖采金证,还有倒爷   有人专门贩卖采金证,还有倒爷。从格尔木到海东八县,从工人到干部、从教师到护士,纷纷卷入炒证之中。一张纸充其量仅仅具有门票性质,而在中介人、牵线人手里倒来倒去,转来转去,每张采金证竟然最高升为1500元。当时青海省《经济报》记者毛竹作过记载:“一时间,采金证如同蝗虫在青海上空飞来飞去,带着不祥的阴影,似乎很多的人都感到了这一点,可是没有人能停下来”。(东方竹子《黄金大战的遗迹》,《透明的女性》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掌握最初发证权的市黄金开发公司副经理权向前,自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格尔木,在西宁高级宾馆,金把头、金老板、头头脑脑、亲戚朋友以及通过人托人找过来的人,纷纷围在他的身边转,就连省里某些部门领导见到他都客客气气,免不了拜托“多多关照”。结果原定的10000张采金证计划,滥发至23910张,试采面积也由原定4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

  市黄金开发公司最后又无偿发给四个金把头每人300张采金证,但金把头们贪心不足,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金把头本当收回采金证,但由于无人监督,他们将从金农手里收回的采金证,又转卖出去,使进来的金农变成了无证采金者。由此造成“一证进多(人)”,最终采金人数达到3万人。按每张采金证卖800元计算,就是2400万元。市黄金开发公司发放采金证收费名目为“草原资源破坏赔偿费”,可是其中有一半以上流入金把头、金老板、贪官、倒爷、贩子等人的私囊,即使市黄金开发公司收回的资金,哪有一分钱用于马兰山自然生态恢复呢?这些炒证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发了破坏可可西里自然生态的财。而这两三千万,又统统出自可怜的贫困农民的口袋,这两三万贫苦农民倾家荡产却愿意把钱掏出来。   在海东八县,伴随着沸沸扬扬的“采金证”热,是成千上万的沙娃听信金把头的传言———   马兰山遍地是金子。   太阳湖与可可西里湖之间有九条沟,这九条沟是九条金沟。   冶哈沟的金子都是一块一块的。去年金头冶哈一进入可可西里,就挖了几十斤金子,挖肥了。   马廷沟的金子麻拉拉的,300人每人每天都采金27克。   ……   所谓“冶哈沟”、“马廷沟”,都是金把头自己或他的亲信命名的,却在沙娃中传为神话。至于“死人”、“采到的金子被金头拿取”之类的传闻,沙娃们则听不进。因此,采金证再贵,他们也要买,风险再大,他们也要闯。   1500块,对于这些贫困县的农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在实行土地承包前,这些县每天每个工仅仅在1角至5角之间。按每个工5角钱算,即使一年出满勤,也只有168元,扣去口粮钱及其他杂费,多数农户都是欠生产队的。80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后,人多地少,种的粮食能够维持一家几口吃饭就不错了。多数农民没有积蓄,为了获得采金证,他们只有东拼西凑,变卖家里东西,有的甚至把房屋卖了,有的还借了高利贷。互组县哈拉直沟公社(当时称谓)一直依靠国家救济与扶贫资金生活,当时每度电4角8分,国家补助2角8分,但社员连2角钱一度的电还是买不起。5位县政府领导在看望这个公社的贫困户后,流着眼泪决心帮助这个村“脱贫”,他们以个人名义担保从银行贷款20万元,“走后门”为村上“干小伙”办了采金证,并亲自去西宁为他们买了采金工具,还为他们捐了路费、盘缠和御寒棉衣。   老天爷发怒与无奈   1989年因为采金证被“转来转去、倒来倒去”,致使大批金农到5月才向马兰山开进。他们从海东八县涌上青藏公路,各路队伍浩浩荡荡。沙娃中年龄小的只有14岁,而最大的有五十八九岁。有的沙娃在上路前还扯了几丈白布,作为备用裹尸布带上,颇有“一去不复还”的悲壮。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