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
啥叫有眼不识泰山?毛竹不识阎肃绝对叫。
毛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宁市郊区的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因为中学数学对于第一年恢复高考的数学系高才生毛竹来说太简单了。毛竹不拿教案,只拿一根粉笔,就可从初一讲到高三。管不住的脑子里便开始出现无数的“珍宝”。
毛竹开始思考把中学的数学公式用几个图来记忆,并开始在省内外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毛竹的用图记忆数学公式的论文,发表在国内与省内几家重要杂志上。
毛竹的脑子里开始涌出太多的灵感与旋律。毛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歌曲与文学作品。。
谁也没有想到毛竹最先获全国奖的是作曲奖。毛竹居然获音乐界最高奖“星海杯"作曲奖。那是青藏选区的唯一获奖作品。评委有著名作曲家付林、阎肃、谷建芬、王立平、施光南、王酩、刘青 、阎肃、乔羽等中国音乐界的大师级人物。许多评委注意到了遥远青藏高原的小小毛竹。
作曲家付林担心任数学老师的毛竹因为教学忙而放弃了歌曲创作。王付林居然把信从北京寄到了毛竹所在的西宁郊区某中学数学组。
付林信中写道:毛竹,从你的参赛作品,我们都认为你有音乐作曲方面的天才。请你一定要认识你自己。你一定要自信!你虽然从事中学数学教学,虽然你的工作很忙,但请你一定不要放弃音乐创作。
王付林是外地第一个写信“白纸黑字”鼓励毛竹的音乐大师。第一个总是难道的。于是,毛竹成为青海省经济报社的记者后,第一次来北京出差,就顺便去公主坟附近的海政文工团去拜付林。
到了海政文工团,毛竹走进付林的办公室,只见付林对面那张办公桌子上半趴爬着一个不起眼的老头儿。毛竹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付林的朋友阎肃。阎肃与付林不是一个文工团的,付林是海政文工团的,阎肃是空政文工团的。海政文工团与空政文工团离得不远,都在北京西郊。于是,阎肃就经常来海政文工团和付林聊天、谈创作。
办公室一边还坐着一个清瘦的中年人,付林老师给毛竹介绍到,这为是刘诗召,是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的曲作者。另一位[泉水叮咚][军港之夜]词作者马金星今天不在。刘诗召站起来与毛竹招呼,一副很斯文的样子。
付林老师正准备给毛竹介绍阎肃
阎肃站起来自豪地自我介绍道:我就是阎肃!那神态,显然是省了“大名鼎鼎”四个字儿。
毛竹定眼看阎肃。只见他个子不高,五官朴实周正,却底气充足。他一副憨态可掬、大智若愚的样子。再看他,把旧军衫掖入旧军裤子中,这样就显得两头细中间粗,却像一个装满激情的“大炮堂子”。再细看,阎肃的裤子有些臃肿,裤脚露出两个裤边,难道他把旧军裤套在里面当衬裤。再细看,阎肃脚上居然穿着一双线袜子,一双旧军鞋。
阎肃大师说:你是毛竹,我“认识”你。你的作品,我们特意挑出来传看,我们都认可,你获奖全国奖,当之无愧,真的不错!你这么年轻,前途无量呀。我们都给你投票。
虽然毛竹从小就特喜欢唱《红梅赞》《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爱祖国的蓝天》《江姐》《绣红旗》《说唱脸谱》《红色娘子军》(新凤霞的儿子吴欢说作曲是他的叔叔)《天竺少女》。阎肃还是“西游记”片头曲《敢问路在何方》、那英的代表作之一《雾里看花》的作词。阎肃还参与创作好几出颇有影响的现代剧,比如《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等好听的歌曲。
毛竹对这些歌曲爱到骨子里,却并没有注意词作者就是眼前这位的声名如雷贯耳的阎肃。
这是毛竹的“坏习”:关心作品本身,却并不关心作者是谁,出处是哪里。以致于写文章时,名人诗句毛竹可用得神出鬼没,甚至出神入化,却很少过问诗句的出处。好听的音乐名段落、名乐句毛竹熟记于心,能唱就能弹,能弹就能写谱子。却很少关心“某句”“某段”是从哪个音乐作品中出来的。毛竹喜欢的歌曲,只要会唱就会弹,会弹就会写谱。毛竹却不大关心作者是谁。
毛竹还自我调侃:这叫“注其神而忘乎其形,注其内而忘乎其外”。毛竹还自我幽默,这叫注重灵气,杜绝“匠气”。
阎肃大师一看“自己认识乐坛新秀小小毛竹,可小小毛竹对自己居然一无所知”。自己写歌词被谱曲后轰动中国这么多少年,难道是白费功夫了?阎肃大师伤感极了。仿佛是自己一生的追求都功归于尘土,恍惚是自己一世的求索都湮灭于灰烬。
毛竹痴痴地望着阎肃大师,分明看到,只有青藏高原戈壁沙漠才有的滚滚沙尘暴,斜斜地从阎肃大师的脸上轰轰隆隆掠过。
那个瞬间真的是太震撼了。
毛竹还不记事儿,就被妈妈徐馨儿背着,从大巴山深山老林辗转半个月到青海去寻找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就职青海农林厅团委书记的爸爸毛高田。爸爸毛高田被青海民族学院戴院长抢到大学那段时间。青海常常遭遇这样的沙尘暴。每当这样的沙尘暴袭来,如果毛竹不幸正好走在路上,那只好匍匐在地,屏息敛气,静待沙尘暴在自己身上肆掠。沙尘暴总算刮过去了,毛竹身上总也是覆盖厚厚一层沙石.....
毛竹后来猜测:青海当年是中国的原子城221所在地。原子弹和氢弹试爆地点是在新疆罗布泊。新疆罗布泊相距一千多公里。原子弹和氢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的沙尘暴完全有可能席卷青海?不然为什么近些年青海少有那样的沙尘暴?
毛竹在意这个脸上有沙尘暴掠过的沧桑老人。却并没有在意这沧桑老人是谁。
但是毛竹之所以注意到付林,不是因为喜欢付林写的歌,只是因为付林是当今音乐界大家中第一个给毛竹写信鼓励毛竹的人。
很搞笑,毛竹那时觉得阎肃就是老人了。毛竹听阎肃口气,阎肃自认为自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毛竹起身招呼,可是迷茫的眼神中漏露出对阎肃的无知。 毛竹当时并不知阎肃是怎样一位大名鼎鼎的词作者,
直到阎肃大师逝世,毛竹才反应过来,阎肃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阎肃。毛竹这才去网上搜,这才去核实。好在付林大师那时还在。
原来阎肃大师,就是毛竹那么多喜欢歌曲的词作者。真是“一个阎肃胜过百万大军!”毛竹这才写下这篇悼念阎肃大师的文章:有眼不识泰山。
不过对于阎肃毛竹不是一无所知。毛竹隐隐约约知道过阎肃是著名词作家。只是毛竹从没有把那个著名词作家阎肃与自己在王付林老师那里见过的“老人”挂上钩。毛竹的思路也很简单,见到付林这样的大家是因为付林给毛竹写鼓励信,见面是电话约定。阎肃那样的大家,毛竹怎么可能随便遇见。
每当周围人或某篇文章提起阎肃。毛竹心里闪过一个疑问,这个阎肃到底写过什么歌,好像还挺有名气的?这念头从脑海滑过,毛竹却从没有追究过。
现在的人们不都是喜欢好听的歌曲,但是关心原创的人们并不多,除非原创从幕后跳出来或有故事,成为公众人物。比如王洛宾,毛竹长大的青藏高原流传着多少他和卓玛的故事。比如谷建芬,她和学生毛阿敏、那英、孙楠、解晓东、成方圆、刘欢、郑绪岚之间的故事太多了。比如金铁林,他的名字和李谷一、彭丽媛、董文华、阎维文、宋祖英、刘斌、张也、梦鸽常常联系一起。
阎肃好像写了那么多的好歌曲,但是好像并没有听说谁是他的学生。王洛宾是和他歌曲中的卓玛一起出名。谷建芬是她的歌曲和学生一起出名。金铁林没有听说有什么原创歌曲,但是他的学生太出名。阎肃是创作的歌曲太出名,他却喜欢隐藏歌曲后不出头露面,如同隐居在京西空军大院。
现在电脑搜索这么方便,但是毛竹从来没有在电脑上搜索作家阎肃。也就是说,毛竹当时不知道,后来也不知道,自己面前这位自我介绍叫“阎肃”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词作家阎肃。
记得我上初中时,学校宣传队出节目,我们四个小姑娘领舞: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这首歌曲是吴祖强撰写的基础上,又请阎肃润色的。
《红梅赞》原来是阎肃作词。毛竹不知道唱过多少遍。每一遍都感受到词写得太含蓄太唯美。那可真是荡气回肠!这首歌曲完全可以说是在老百姓中传唱度最高的作品。这首歌曲完全可以说是专业歌手诠释最多的好歌曲。
记得我上大学时,我班这些百分之七八十考上重点大学与名牌大学又成落魄凤凰相聚的大学生整天忙读书,有一天,大家终于开一个晚会,大家非要毛竹给大家唱歌。毛竹当时是班里的团文艺委员,给同学们教歌,班上节目中宣领舞,在年级大合唱时领诵,但从小到大都没在公共场合独唱过。毛竹从来唱歌都喜欢孤芳自赏。毛竹不得不站起身来给大家唱歌,唱的就是《绣红旗》。唱得过程中同学们叫好声一片。那多位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都喊唱得好!其中有一位清高极了,自认为屈就青海民族大学,也跟着大家喊:“唱得好!”“唱得太好!”现在想起来毛竹仍很惊奇,因为这个清高男生从走进大学那一天起,表现出来都是对毛竹不屑一顾的。更生气的是,此清高男生与其它女生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可是只要毛竹一过去,清高男生或是不说话了,或是转身就走,甚至留下几句风凉话。这让毛竹十分不解。这让毛竹变得更加多愁善感。这次这位清高男生居然这么大声喊毛竹“唱得好!”“唱得太好!”
而毛竹孤身去闯深圳,感觉自己想不能坚持时,就会一遍遍唱《天竺少女》,有时甚至一遍遍跳起来。这个细节被毛竹写进小说《透明的性感》(--少女圣经)中。只是毛竹如此喜欢这首歌,只知道这歌是李玲玉唱的,却不知道是阎肃词许镜清曲。
毛竹调到中国石油报后,报社女职工们爱唱的《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也与阎肃有关。
只是毛竹从来没有追究过这此好听的歌曲是谁写的歌词。只是毛竹从来没有回想过,这些好听的歌曲,和付林办公室自我介绍的老人有什么关系。
原来阎肃的歌早已经与毛竹的青春与生命纠缠在一起根本难舍难分。只是毛竹从来没有深想过,这些与自己生命纠缠这么深的歌词是谁写的?更没有想过,这么多好听的歌曲怎么都是阎肃作词。
直到最近阎肃逝世,毛竹才知道这些好歌是阎肃作品,想回访阎肃为时已晚。
那时的毛竹光知道付林写下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词,至今在广大民众中传唱不衰。付林是最早涉足原创流行音乐的内地作曲家之一。付林创作了《妈妈的吻》《小螺号》等歌曲。毛竹并不知道,王付林相对阎肃只是后起的大家。
现在,斯人已去,再想表达对阎肃的敬佩已经成为一种永远的不可能。
毛竹的脑海中唯留,阎肃知道毛竹,毛竹不知道阎肃。这是多大的落差!阎肃老师只记得刚获第一次全国星海杯奖的小毛竹。而毛竹却不知道,自己深爱的好多歌,甚至让毛竹的父辈与毛竹辈“迷失”这么多年的歌,就是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人”。
毛竹父辈的离家出走百多位美少年,被部队一次一闪大浪淘沙,回到大巴山多少亲人已经灰飞烟灭,他们脑子里回响的就是这些与阎肃有关的优美绝伦的歌曲吗?
特别是阎肃自我介绍完自己,看到毛竹一脸茫然,大作词家阎肃脸上掠过的那一抹滚动沙尘暴,骨子里涌动出的一抹涌动的沧桑。那真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沧桑感。那更是一种浩瀚无垠的沧桑感。
毛竹不知阎肃,中国还有几人知道阎肃?毛竹这类喜欢音乐甚至甚过喜欢吃饭的所谓的“探秘中国原创人才”“关注东方原创人才”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的主编、作家毛竹、记者竹子不知道阎肃,中国还有几人愿意知道阎肃?中国还有几人能够知道阎肃。除了几位想出名找好歌的歌手,除了几位想拍好电影的导演,除了几位想把活动办出彩的组织者,除了几位想升官的拿政绩的作词家们的上级领导。
而作词家写一首歌只能卖一次。后来歌手拿钱,作词家拿不到钱。而那时的歌手唱阎肃的歌估计也挣不了多少钱,何况阎肃。更有这些歌再好听,进入我们这一代人生命有多深,可那是原创并不值钱的奉献时代。这个时代大家更是多关注歌手,对原创者大家很少关注,甚至根本不关注。
难道这些无识别力的人中还包括了毛竹本人?虽然毛竹任主编的“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的主旨就是关注中国原创人才,可居然犯下过这么大的疏忽。原来毛竹也不过是“叶公好龙”,关键不是被龙吓住了,而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怎么行!这让毛竹怎么才能不自责?这样毛生怎么才能不感叹?最关键的是,阎肃斯人已逝毛竹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
每当回想此事,越过岁月风尘,毛竹感觉阎肃大作词家脸上滚过的那一抹落寞穿云破雨地重现,毛竹的心里便是那漫无边际的伤感。
阎肃逝世后,毛竹有次和付林聊天,了解到,阎肃不仅歌词写得好。还是一个名人中少有的“宠妻好丈夫”。这一点上,付林也是。“阎肃宠妻子李文辉55年。是不是可传为佳话?”
付林说,1964年,歌剧《江姐》公演引发轰动。阎肃一举成名,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此后几十年,李文辉陪着阎肃一起见证了《江姐》红遍大江南北,她也是第一个读到剧本的人。
人物经历
1930年(民国十九年),阎肃生于河北保定。10岁时跟随父母亲到重庆生活,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后阎肃在重庆大学读工商管理系。解放时阎肃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要办一个青年艺术工作队,青年团决定调他去艺术工作队工作,在没有读完大学的情况下,阎肃离开了学校。
1950年,阎肃正式调到在工作队基础上成立的西南青年文工团,在团里任演员、分队长,开始是当演员、合唱队员、跳舞、乐队剧务、导演。在业余时间他还搞点创作,写点儿曲艺、戏剧、活报剧,后来就调去担任创作员,做专职创作。阎肃参加过土改、抗美援朝,慰问老根据地,慰问苏军,慰问越南人民军。
1953年,阎肃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调到西南军区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任分队长,后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
1955年,阎肃调入空政文工团,任职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8年6月,阎肃成为空政歌舞团分队长。
1959年春节后,阎肃在空军航空兵某部锻炼时创作了《我爱祖国的蓝天》。
1959年8月,阎肃成为空政文工团创作员。
1964年,公演歌剧《江姐》时引起轰动,阎肃一举成名,并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1986年,阎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阎肃在沈阳军区空军瓦房店场站采风时创作了《军营男子汉》。1998年,阎肃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
2008年,阎肃请缨抗震救灾被拒后,他通过电视,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大型文艺晚会
80年代后,阎肃在电视台协助策划了很多次春节晚会和一些大型晚会,除春节晚会,还有公安部晚会、总政全国双拥晚会、“315”晚会等,以及《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小平您好》《为了正义与和平》《八一军旗红》《我们万众一心》《我爱你中国》等节目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 阎肃曾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
担任评委
阎肃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及江西电视台“中国红歌会”等大型赛事的评委工作;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音乐作品歌曲评委;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会歌评委;2011年,担任《我要上春晚》评委;2011年,担任《国庆七天乐》评委;2012年,担任《星光大道》2011年度决赛评委;2015年,担任《歌从黄河来》年度总决赛评委;第三届至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评委。
央视创作
阎肃1984年,担任北京电视台《游迷宫》编剧;1985年,为中央电视台专题晚会《新春乐》撰稿;1986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撰稿;1986年,为北京台"五一"晚会《劳动者之歌》撰稿;1987年,为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春节联欢晚会《齐天乐》撰稿并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节目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及一系列插曲歌词创作;1988年,为中央电视台《张明敏的歌》撰稿,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1988年,为北京台《献给劳动者》晚会和《仲夏夜化妆晚会》撰稿;1988年,为北京电视台《八八岁末大联欢》撰稿;1989年,为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难忘的1988》撰稿,获第三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1989年,为北京电视台《中外新星大联欢》撰稿;1989年,为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我爱你,中国》撰稿;1990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撰稿等。)
(付林简介
付林,词曲作家。1946年1月17月出生于黑龙江富锦城,196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曾任海政歌舞团演奏员、副团长、艺术指导等职等职,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协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等职。
从艺近四十年的付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妈妈的吻》、《小螺号》、《小小的我》、《故园之恋》、《相聚在龙年》、《都是一个爱》、《故乡的雪》、《楼兰姑娘》、《步步高》、《海岛谣》、《天蓝蓝海蓝蓝》、《故乡情》等上千首歌曲。但他并没有觉得哪一首更为满意,他谦和地说:只要老百姓满意、爱听的歌,就是我满意的歌。当然,很多自己比较满意的歌曲也会经常没有流行起来,对此,他淡然一笑说:习惯了,这些年创作了几千首歌,这种情况是经常的事,只要我们选择了艺术就必然要习惯这样的结果。
付林曾创作大量的影视剧词曲作品,如《潮起潮落》、《儿女情长》、《哦昆仑》《朱德》、《刘少奇》、《戊戌风云》、《父子老爷车》、《好汉三条半》、《刘胡兰》等百部作品的音乐。曾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委、MTV音乐赛事的评委、代表文化部出国担任国际音乐赛事评委、创办《歌迷大世界》杂志并任总编。目前,创作只是付林工作的一部分,他更多地是潜心研究音乐理论并培养了一批音乐殿堂里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