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子专访>>竹子快讯                       

麦沙的锵锵三人行
发表时间:2009/7/20 18:42:41     文章来源:麦沙新浪博客      文章作者:麦沙     浏览次数: 2551
 
 

【鲁院记忆之四】(2009-07-28 09:38:37)

锵锵 三人行

---鲁院记忆之四 麦沙文/摄影


锵锵 三人行

----- 鲁院记忆之三

院白描院长(中),毕业晚会后与班长周蓬桦(右)、顾坚亲切合影

王彬副院长(中)与欧逸舟(左)、麦沙亲切留念

毕业晚会后,鲁院“三军”难舍难离,情不自禁地来了次亲密接触(左起李骏

康桥、陈可非)

陈昌平、周蓬桦、顾坚,这三个老呆逼,勾搭连环在一起还好好靓嘢

学江这家伙是最讲究造型的了,昌平的确是高----快顶到丽景湾大酒店了;右

边的来自陕西的诗人梦野,相当沉静,怎么不“野”。

锵锵三人行,一经刊出,好评如潮,俺本想见好就收---不再“行”也,可是广大观众千万个不答应,强烈要求继续行,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他(她)们的喜爱之情,并模仿名人葛优的语调大声疾呼:“锵锵三人行----我看行!”。既然,呼吁如此之强烈,喜爱如此之真切,俺也就不能再装了,为满足观众由衷之渴望,那就再“行”一把----

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三位阳光少年(左起作家范稳、毛竹、西门,还

有一个也很阳光的背影,经反复考证此人为作家顾坚),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

复兴的希望

超男组合---左起作家西门(他在说:好得恨)、顾坚、可爱的班主任孙吉民

东北三只虎:左起黑龙江作家澜涛、吉林作家高万红、韩 雪

 

紧密地团结在毛竹身边(左为广州作家吴彪华、右为重庆作家苦金)他们边照

边说----幸福万年长

范导(云南作家范稳)在首届联欢会前,用享誉中外的沙哑派腔调在为两位来

自安徽的作家刘楚仁、周小影两位演员说戏

左起广西作家谢凌杰、北京作家金子,云南作家范稳。三人行---方向各异,

目光更是迥然······

当俺激情澎湃开怀畅饮时,万万没想到同城兄弟李学江在和昌平窃窃私语:让

他喝吧,不了一会儿就得趴下。昌平不解:为何?学江神秘道:我给他酒里下了

迷幻药。昌平急:那行吗?没事的---我这儿还有解药呢······

锵锵 三人行(再续)

----鲁院记忆之五

《锵锵三人行》(续)刊出后,赞赏有加,好评依然如潮,更有甚者,打出这样广告:“没有《锵锵三人行》!生活怎进行!?”

这很让俺作难啊----“行”还是“不行”,这是个问题。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再续一把。不过,耳边突然想起一位哲人的教导:事不过三。故在此郑重声明:《锵锵三人行》将画上句号(无论再创作出多么精美广告来),这戏就此打住,吾将另开一幕,题目崭定为《鲁十一大写真》,俺将一网打尽,一个都不能少(每位学友都在射程之内,若不愿被“击中”,请速速告之,最好以纸条形式)。

“红色之旅”让我们受益匪浅,您瞧敖超同学情不自禁地向头戴“八角帽”的

“首长”(首长由某某同学扮演,具体为谁待查)行注目礼,在他的感染下,于我

身后还潜伏着一女战士,经考证为周小影同志,她利用我伟岸身躯将自己掩盖起来,

可见为人是多么低调,这样的同志真好。相比,补丁则有些漫不经心----并以一个

老首长的口吻道:敖超小鬼,你要继承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啊(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他的洋烟卷一直叼着······

问君何所笑,问君何所喜。只因历经拼搏鲁院教师队拿到了亚军(左起为我们

的班主任孙吉民、后勤处长王俊峰、老师王冰,还有一掩面窃笑者,经验査为卢

平,这家伙后来居上,我已打不过他)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总共两个队,他们的

对手好像是“鲁十一”的五虎上将(以姓氏笔画为序:西门、张于、麦沙、顾坚、

秦安江)

鲁十一,让俺想到四个字“藏龙卧虎”。您瞧这架势,没有个十年八载练就不

了这身功夫,人家身肩那么多辎重,还能闪展腾挪如燕。这就是横行西南,无人能

敌的“范家拳”----此人为该门派的第十六代传人---范稳,人送美称:范大将军。

不对,不是“锵锵三人行”吗,怎就一个单打独斗,这您还没看出来吗----他

已将自称为武林高手的"燕赵超级大侠"西门和"雪域高原双剑王"敖超打得没有了踪影。

著名旅诗人康桥和作家苦金还有80后作家韩雪在“红色之旅”。

苦金说:报告师首长,是不是避避雨,再行军。

康师长:继续前进-----风雨中这点苦算什么······

船在水中行走,人在船上挥手。你的心事我知,你的目光我懂,站于岸上的我

与你们共渡。

左起诗人许雪萍、作家周小影、澜涛。

借用澜涛的手语结束这一“锵锵三人行”

链接:
麦沙小语:

倾听与回响

----鲁院记忆

夏日的午后,一片绿草如茵中,树下独坐,佳茗相伴,名著于侧,一两只鸟悠闲走来,全然无视我的存在,我亦对它们的光临毫无感知。

相看不厌,物我两忘,怡然自得,忘乎所以。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能获得一种宁静,能在这宁静中体味出超然物外的自得其乐,是一种说不出幸福。

渴望这种幸福由来已久----深知这很有些几近奢望、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幸福在远处,在我们不可能天天面对的地方。

但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信息,我的梦想骤然成真:被鲁院录取了。

那个夜晚无法言说。

今夜,同样面临一种无语的境地。

(无论谁和“三军”合影都“尽开颜”。此为麦沙和二炮陈涌,济军康桥,三零一李骏合影。后面冷眼向洋看世界者为西门公子。)

不是不想说,而是要说的实在太多太多,竟一时不知所措,很担心这表达因力所不及而淡化稀释了那么珍贵的记忆。突然想到过去写过的一文《不敢下笔》,大意是,最最真切深深的记忆,有时真得想要表述时,突然间变得束手无策。

《倾听与回响》

电脑中回荡的一首首钢琴曲让我想到这一题目。

倾听,不仅仅是感官的意识,更有思想的不断介入和精神的全程参与。

四个月来,每位导师的讲课,犹如各自掌握一件乐器,弹奏出属于出自己的旋律,汇成了和谐完美的交响。

每个夜晚,我都会进入这“音乐世界”,自然地让这“交响”在脑海回荡----领悟他们的每一个“音符”与“旋律”。

这让我想到了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作为一个普通的爱乐者,每年的此刻,便陶醉其中,虔诚地倾听,毫无附庸风雅之意,完全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挚爱,仿佛自然而然地融入其间。正如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所描述的:每一种实际的音乐场合,差不多都包括作曲者、演绎者和倾听者这三个方面的要素。他们构成“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对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样的“音乐场合”,我是永远的倾听者,在鲁院这一文学的最高殿堂,同样要作一个虔诚的倾听者(以没耽误一节课为荣)。

这样的倾听,深入了我的脑海,并产生了经久不息的回响---唤醒并激活着我生命记忆中业已沉睡或将要沉睡的部分。

此外还倾听到了导师之外的、同样让我受益匪浅的另一种“交响”,那就是同学们不拘一格的交流研讨、日常生活的言说,晚会上倾情的歌唱所给予我的种种切身感受。

所有的感悟都是因了这积累、源自这真挚友爱的结晶。

在此,必须坦言,不知不觉中,相互间达到“资源共享”的完美结局,我在其中还真“窃取”了好多的“精神财富”。

弹指挥间,时光渐远。宁静将重返喧嚣,恬淡将回归浮躁。不再有德彪西《牧神的午后》,不再有瓦格纳《众神的黄昏》。可这段难忘的岁月所给予我们的将是一生的----无与伦比且与日俱增的精神财富。

虔诚的倾听过后必将是久远的回响,于心灵深处,呼唤并激励着未来的每个日子。

来自重庆的张于,可谓一言难尽,没有他不会的不精的---小说、散文、诗歌、

绘画、声乐、器乐。总之,文学艺术门类给他加上那个“家”也不为过。其琴声让

著名作家陈昌平激情飞扬,仿佛又回到了那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张于的同城兄弟小说家苦金在倾听中陶醉······他的小说很有特色的,

用学江的话讲,细细品读,还真有沈从文的味道呢。

美声,绝对的美声,相当得地道---向后、向后靠。设想,假如他生长在意大

利,不进国家歌剧院才怪呢----可见,生长于什么国度是多么的重要。

我的同城兄弟李学江不仅小说书法相当了得。声乐还满有一套呢。三次晚会,

两度主打---第一个演唱,足见其实力。不过酒量一般,你看,三杯两盏下来,便

不知所措地窃笑不已······

来自中石油的作家毛竹写作之余,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儿。打球、唱歌、跳

舞、吹打弹拉。那个夜晚虽已远去,可那琴声仍在回响-----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