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巴山烟雨>>从戎纪实                       

爸爸毛高畴带大巴山百多位美少年军校毕业后融进55师,55师简介
发表时间:2013/12/1 19:27:03     文章来源:中国军师研究      文章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2075
 
 

步兵第55师简史(2009-04-11 15:32:27)转载▼标签:

解放军陆军步兵师师史杂谈 分类: 中国军史研究

步兵第55师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领导的山西省新军(竹子点评:听爸爸说,55师与山西省新军有关,与薄某某有关)。

1945年底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八纵队二十四旅,1947年5月改为四纵队十二旅,1949年5月改为步兵第五十五师(竹子点评:爸爸毛高畴带领百多位大巴山美少年参加55师的时间是1949年10月,也就是当时这个部队改叫55师仅5个月。也就是55师才“5个月”)。将原十二旅三十四、三十五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依次改编为步兵第一六三团(我爸爸毛高畴在163团)、一六四团(我的大舅徐隆昆在164团)、一六五团。时任师长符先辉,政治委员张明(竹子点评:我爸爸毛高畴的军校毕业证上是符先辉的签字。我第一次见符先逃的亲笔签字就是在爸爸毛高畴的毕业证上)。

抗日战争时期,该师前身部队曾参加"百团大战"等大小战役战斗510余次,歼敌2万余人,创建和巩固晋绥八分区、太岳三分区、五分区和豫西二分区等抗日根据地。(竹子点评:经常听爸爸毛高畴讲起55师的军师,其中就有这些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四川等省,参加上党、沁阳战役等10余次,大小战斗数百次,以7000余名指战员的流血牺牲,取得了歼敌6万余人的战绩。 (竹子点评:据说,正是因为55师战士们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毛泽东非常偏爱这支部队。)

1952年12月24日,步兵第五十五师奉命由陕西省关中地区(风翔、兴平)调入青海,接管第一军防务,直属西北军区(竹子点评:当时,为了上朝鲜战场,战士们大多写下请战书,有的甚至写下血书。可是部队在风翔住军太久,仍是迟迟不闻上朝鲜战场的军号吹起。战士们都会失落。有些战士灰溜溜的,感觉自己做为战士却不能上前线,很是抬不起头。有些战士甚至羡慕能上朝鲜战场的部队不仅士气高昂,就连抽的烟都比他们好。终于有一天半夜,上朝鲜战场的军号吹响,毛高畴们兴奋地在几分钟时间内就打好行李收拾好东西排队上了闷罐车。战士们激情飞扬地唱着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保家乡......”毛高畴也很兴奋,想想战士们称自己为“毛小军师”,现在这个毛小军师再也不是窝在凤翔,而是要在朝鲜战场发挥作用了。可是闷罐车走着走着,毛高畴感觉方向不对。从车箱缝中观北斗星,果然发现方向不对:不是朝东北而是朝西北。毛高畴一脸的迷惑:难道部队要从别国入朝?难道部队要在中国绕一圈入朝?到了林家崖子,部队首长才来宣布:我们不是上朝鲜战场,而是去青藏高原,和守青藏的“天下第一军”换房。毛高畴这才恍然大悟。只是为“毛小军师”失去上朝鲜的机会而遗憾不已)。

到青海后,55师机关编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辖4个步兵团。部署:师部和步兵第一六九团驻西宁乐家湾,后师部移驻西宁市内,先后驻大教场、七一路;步兵第一六三(毛高畴驻青海民和享堂,我的大姐就是在寻里孕育的)、一六五团驻民和县享堂镇(与爸爸一起参寰的璩书纬好像也是在青海民和享堂,只和毛高畴隔一马路。多少年后毛竹去探,那个享堂基地气场还在:门那么宽大,门口一个大大的墙,墙后是开阔的地场,营房的旧迹仍现,一感觉就是一个大大的部队驻过的地方);步兵第一六四团驻甘肃省张掖县(我的大舅徐隆昆当是在甘肃省张掖。当年我的妈妈馨儿带着前大伯娘黛眉与女儿去青藏高原探亲,妈妈当是把黛眉丢在甘肃张掖,然后妈妈馨儿个人去青海享堂。回家时,黛眉对徐馨儿说:你倒是好,可是以留下。原来,黛眉回大巴山故乡,人还没回去,大舅的离婚起诉书已经到了大巴山。)1955年9月移防驻西宁乐家湾(),1959年1月移驻多巴镇。1953年,步兵第一六五团改为炮兵第三O六团,步兵第一六九团改为步兵第一六五团,驻地不变。1958年7月炮兵第三O六团移驻大通县桥头镇。 1958-1961年参加了平息青海部分地区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战斗。4年的平叛作战中共进行大小战斗461次,歼灭叛匪2.84万人,缴获各种枪支8800余支,全师伤亡550人。 1962年10月,该师奉命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完成了攻占西山口、占领申隔宗的作战任务,歼敌920名,缴获各种火炮90门,各种枪920支(挺),电台105部,汽车21辆及大批弹药、物资。全师伤亡261人。1962年12月,胜利返回青海驻地。步兵第一六三团九连副班长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全师评出集体一等功排1个,二等功排1个,三等功连1个、排3个、班20个、3个电台。个人一等功1人,二等功11人,三等功341人。 1969年11月,该师奉命调离青海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