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巴山烟雨>>同时代人                       

杨实家人给毛竹提供的杨实--赵良?家族资料
发表时间:2014/6/24 1:30:59     文章来源:赵家人来信      文章作者:杨实家人     浏览次数: 1510
 
 


先父杨实进城后担任安康师范校长,五七年因党内发言被打右派,以后艰辛备尝。七八年平反调往西安省教科所,八七年因肝癌去世。赵惠生是我的九爷,曾掩护我父地下工作,仍不免政治运动之灾,文革后冤狱,平反后病逝。赵老八应为九爷之子赵良坦,吾父堂弟,汉剧演员,江湖气颇重,听说与人有财产纠葛的官司。2011-05-31 06:44 [回复] [删除]
毛女士:看到你给我紫阳赵氏族侄赵功筹留言,问及先父杨实先生,所以发此条问个好。我是高滩赵氏后人,现居美国洛杉矶。听说赵、毛两家是世交,做为后人也很想重续旧谊,所以冒昧给您写了这个条子。大作当慢慢拜读。问好!

赵连璧等人物传记(2010-07-02 11:06:10)转载标签: 杂谈
赵连璧传

赵连璧(1870—1953)字子和,祖籍湖北麻城,先祖于清乾隆年间移民到陕西紫阳任河早阳坡定居(今芭蕉乡天生桥村),他是第六世孙。弟兄仨,他居二。其父赵德富,母张氏。

先辈们来此垦荒种地,勤劳节俭,艰苦创业,修建了房屋,且置有少量田产,父辈们一心望子成龙,决心教子读书。初请人在家教读,弟兄三人,其兄与弟因不忍严教之苦,便弃学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唯他资质聪颖,又勤奋好学,坚持就读,经启蒙教育几年后,又进入学堂攻读《四书》《五经》十余年,结果科举考试未中,未能步入仕途。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于是便兴学执教。

博学多闻 争相聘请

他敏而好学,不仅通读了必读的五经,四书之类,还博览群书,文学功底好,加之严修身,重品行,早有名气,因此一些贵族,富户争相聘其执教,先后在高桥八仙庙,双龙寺受田氏、庞氏、刘氏等富族聘请执教数年。后又在钟林沟、显钟沟受姜氏、姚氏、琚氏等富族聘请执教十余年,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当时社会的头面人物。如姜达德(芭蕉人)聪明、好学,后来升学至武功农学院,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中央粮食部督察长,全国解放前夕去了台湾。再如姚宜民(钟林沟人),后来升学毕业后又去日本留学,归国后同袁仲溪创办紫阳中学,任紫阳中学校长,解放后调至安康师范学校任校长,曾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他们成名后都先后来拜访过他,尊称他为“老夫子”。他执教三十余年,执教严谨,端庄严肃,教过学生数百人之多。一些文人学士常三五或十余人结伴去拜访他,都尊称他老先生或老夫子,赞誉他“桃李满天下”,为发展祖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疫病流行 转念学医

当时社会医务人员少,地方无医疗机构,伤寒,瘟疫、痘麻流行,严重殃害人的生命。他在执教的同时又研习医学,攻读《内经》、《伤寒》医科,博览医书,开始为人治病。由于他文学功底好,记忆力强,医学理论知识学得较详透,为人治病投方立起,求医者不可胜数。因此,很多人称他“活神仙”。当时广为流传的名医,内权河是曹孔青,外权河是赵子和。

医术超人 令人折服

他超人的医术,来自《内经》理论。内经文字理论高深,很难学懂,但他则学得较深透,运用于临床令人信服。常凭病人的病情、脉象可判定病人什么时间会好,什么时间必死。有两个病例,可见他医术超人:一是高桥田焕若患病,请的名医曹孔青医治,经半月时间心里的烧去不了,无奈建议家人去接赵子和,并要慌言说他外出,否则赵子和不会来,当时赵子和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派官轿接去。至家,曹孔青前来迎接,赵子和说:“听说你外出何故”?曹说:“我叫撒谎的,怕你不会来”。子和即兴作诗一首,诗云:吾之医友姜与曹,姜君已去曹亦逃,不料焕若竞有恙,又是老朽走一遭。两人手拉手哈哈大笑入室,后谈起病情,子和请曹将他的处方说一下,当说到处方为“清心莲子汤”时,子和说这方子就好。曹说,吃了不见效。子和说把它改一下,全部改用心:莲子用莲子心,黄连用黄连心,竹叶用竹叶心等等,采取以心治心为法,吃药后果愈,令名医曹孔青折服。再一个是芭蕉口姜耀东家人患病,派姜达典去请赵子和处方,说病人高烧不退,有时说糊话等等,子和处方为“白虎汤”,石膏用了一两多,拿回去以后,几位医生见到处方,喧哗说:“白虎是吃人的,份量又那么重,吃不得!”姜耀东说:“老先生有把握的,不要怕,赶快捡去熬着喝。”服药后果愈,令众医惊叹不已!

德行高尚 悯恤贫苦

子和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有很好的道德风尚,凡求医者无论贫富有求必应,他常说:“古人有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的是济世活人。”他一生育二男四女,凡婚娶事没有办过一次酒,收受礼金财物。他八十三岁高龄,没办过一次生。一次家门邻居相邀给他祝寿,去了以后他当面把客训了一通,说:“生日年年过,办生讨人嫌,你们比我穷,为啥要你们花钱给我做生,混帐!快把礼物给我拿走。”他常用一幅对联讥讽爱办生者,联云:大老爷办生,钱也要,粮也要,布匹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小百姓送礼,麦米熟,稻未熟,包谷未熟,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说明办生是使老百姓作难,遭怨恨的事。

赵子和一生,敏而好学,刚正不阿,严修身,重情操,讲正直,恶曲邪,讲诚实,恶虚伪,讲道德,恶丑恶,讲勤劳,恶懒惰。心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书育人,行医治病,救死扶伤,造就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为人所敬仰。他去世已五十多年了,他的美德风范至今还在乡间广为流传。

二0一0年六月二十八日

赵廷恺,字南薰,生于一九零八年,农历戊申年十月初六日,卒于一九六三年三月初一日,享年五十五岁。自幼从文读书,勤奋好学,加之有父亲的严教不得不刻苦用功学习。他随父亲在高桥八仙庙双龙寺读书十余年。学成以后又随父亲在钟林沟,显钟沟等地教书十余年。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单独在郭家河泰山庙保小教书一年,学生有三十余人。学生分初,中级,高级。初级学《国语》《三字经》之类,中级读《四书》《左传》之类;高级读五经之类。教学严谨,每天分级上课教读讲解以后,第二天分级抽人来背诵,如背诵不好,必遭挨打之苦。他因事离校,常请赵继鼎、费子才给代理,自那一年后,由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战乱原因,便无人兴学,教书事从此停止。

他在学习期间,勤学书法,正草隶篆都有一定功底,曾在自家堂屋墙壁上帖满了他写的各种条幅,许多文人学士见之多有赞许者。尤以欧赵二体为最。夏臣印说:“二舅的字写得好,他教过我两年,我就是学的欧字兼赵字(夏在文革前就是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他的楹联,写得好,当时小有名气。每逢春节前夕,钟林沟,郭家河等地请去写楹联对字,常月余才得回家。春节期间,家门、邻居对字红红火火都是他写的,凡婚娶事,请他写楹联的的也较多,于传承宏扬祖国优秀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在医学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常手不离卷,且坚持每天早上诵读,以至背诵一二小时,诸如《内经》《伤寒论》妇科、儿科、眼科、外伤科广为博览,凡重点必须摘录编成诗歌背诵。学成以后从事民间医病。解放后,称他为“自由职业者 ”,政府安排他参与高桥卫生协会,包乡包片给人治病,他先后包过龙潭乡,芭蕉乡,鸡鸣乡,足迹遍乡里,济世活人甚众。1960年省派来医疗队十余人,常在卫生协会高桥区公所交流治病经验,受到同仁们的好评,同他们下乡治病,结识了一些医友,受益颇多。

他生性刚直,言行一致,为人治病身体力行,不苟且,不讲得失,广受群众爱戴和敬仰。不幸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一九六三年三月去世,邻里乡亲深感悲切,含悲忍泪,捧抬棺椁送他上山,入土为安。很多人说:“他去世了,今后我们有病就难了,阎王爷不该要他的命”。

附:在高桥卫生协会时,省上派来医疗防疫队十余人,共同工作一年时间,相互交流,建立了浓厚感情,回省时,父亲题赠离别辞:驾临我乡,艰苦备尝,防疫治病,是其特长,沉疴尽起,疫情善防,并驾齐纳,和缓岂强,去矣去矣,祝体健康,归兮归兮,彼此表扬,群众感谢,回春歌唱,或效种杏,铭心弗忘,团结为怀,谁不仰望,改日再见,纸短情长。



赵廷恺传(草稿)

赵廷恺,字南薰,生于一九零八年,农历戊申年十月初六日,卒于一九六三年三月初一日,享年五十五岁。自幼从文读书,勤奋好学,加之有父亲的严教不得不刻苦用功学习。他随父亲在高桥八仙庙双龙寺读书十余年。学成以后又随父亲在钟林沟,显钟沟等地教书十余年。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单独在郭家河泰山庙保小教书一年,学生有三十余人。学生分初,中级,高级。初级学《国语》《三字经》之类,中级读《四书》《左传》之类;高级读五经之类。教学严谨,每天分级上课教读讲解以后,第二天分级抽人来背诵,如背诵不好,必遭挨打之苦。他因事离校,常请赵继鼎、费子才给代理,自那一年后,由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战乱原因,便无人兴学,教书事从此停止。

他在学习期间,勤学书法,正草隶篆都有一定工底,曾在自家堂屋墙壁上帖满了他写的各种条幅,许多文人学士来见之多有赞许者。尤以欧赵二体为最。夏臣印说:“二舅的字写得好,他教过我两年,我就是学的欧字兼赵字(夏在文革前就是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他的楹联,写得好,当时小有名气。每逢春节前夕,钟林沟,郭家河等地请去写楹联对字,常月余才得回家。春节期间,家门、邻居对字红红火火都是他写的,凡婚娶事,请他定楹联的的也较多,于传承宏扬祖国优秀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在医学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常手不离卷,且坚持每天早上诵读,以至背诵一二小时,诸如《内经》《伤寒论》妇科、儿科、眼科、外伤科广为博览,凡重点必须摘录编成诗歌背诵。学成以后从事民间医病。解放后,称他为“自由职业者 ”,政府安排他参与高桥卫生协会,包乡包片给人治病,他先后包过龙潭乡,芭蕉乡,鸡鸣乡,足迹遍乡里,济世活人甚众。1960年省派来医疗队十余人,常在卫生协会高桥区公所交流治病经验,受到同仁们的好评,同他们下乡治病,结识了一些医友,受益颇多。

他生性刚直,言行一致,为人治病身体力行,不苟且,不讲得失,广受群众爱戴和敬仰。不幸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一九六三年三月去世,邻里乡亲深感悲切,含悲忍泪,捧抬棺椁送他上山,安放于九泉。很多人说:“他去世了,今后我们有病就难了,阎王爷不该要他的命”。

附:在高桥卫生协会时,省上派来医疗防疫队十余人,同工作一年时间,相互交流,建立了浓厚感情,回省时,父亲赠离别辞:驾?我乡,艰苦备尝,防疫治病,是其特长,沉疴尽起,疫情善防,?驾齐纳,和缓岂强,去矣去矣,祝体健康,归兮归兮,彼此表扬,群众感谢,回春歌唱,或效种杏,铭心弗忘,团结为怀,谁不?望,改日再见,纸短情长。

赵南薰 敬赠

曹孔青名老中医去世时,又亲写的挽辞,辞云:青年瞻之,在前在后,善诱德术,刻骨铭心,?其弗忘,孔步何及,?迟?速,常忆回春妙术,瞠目束手,恨不再见。

赵南薰 敬 挽

赵祖顺传

赵祖顺 祖籍早阳坡赵家老屋院子居住,弟兄二人,他居二,父亲去世较早,时祖父及母亲健在,家庭事全赖母亲操持,颇有建树,弟兄和睦妯娌和谐,各依所长,各行其是。祖顺勤劳务实以农为业,常披星戴月耕种田野,勤苦耕耘,收获颇丰,家庭生活位居中上,下下和睦,其乐也融融。

解放以后选任本地民兵连长、大队长,后又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认真负责,十分关心病残孤寡贫困之人,常组织人并亲自带领一些人为穷困者维修房屋,解决生活中急需的事。凡民间纠纷事及时处理,做到合情合理,群众心服口服。迂村民婚丧嫁娶事,主动上门帮助料理做到井井有条,坚持原则,贯彻始终。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切表现在行动上,始终如一。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搞得广干群不知所措,但他冷静沉着,不图虚名,不怕批评,不怕处分和丢“官”,以做好事,办实事为宗旨,带领群众扎扎实实搞生产,认认真真修农田,梯地石坎修了几条梁,几道弯,真正成为丰产田。凡图虚名为完成任务修的梯田是一年修,二年垮,三年成了光巴巴。许多地方缺饭吃,他所在的队却获丰?丰收,群众丰衣足食,多次获芭蕉乡政府,高桥区公所粮油生产先进队的表彰和奖励。

毛泽东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做到了一辈子给人民做好事。他身为村官几十年,从未听说他贪意外之财,从不索取不义之财。儿女婚娶事及个人生辰,从不张扬大摆筵席,置身于群众之中,置身群众监督之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孜孜不倦地工作,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成一件事,给村民做了许多好事,如兴建村民学校,建高压电线,修水平梯田等等,都是村民梦寐以求的大事,在他担任村官期间都做到了。作为村官,虽然官小,但关系事大,他关系到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广大群众生产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大局。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不到。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作风做不到。群众评议他是个好村官,是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可以说恰如其分。不幸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于2002年十月二十一日逝世。居丧时群众怀着悲痛不舍之情,前来吊唁告别,有如丧父母一般的悲切,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好干部,好村官。村民挽联云:

求真务实为人民鞠躬尽瘁,

廉洁奉公于自身一尘不染。

愚叔 赵继先撰


为赵继怀兄传

继怀兄逝世不觉21年了,他的为人形象至今记忆犹新。史家居早阳坡赵家老屋,有同胞弟兄姊妹九人,人居二。身材高大,体魄强健,天资聪颖,惜乎!时运不齐,没有学到文化,以农为业,兼学多样,实为农村中的佼佼者。凡农村中技术之事,均堪称高手,我回忆起他的二三四,十分令人敬佩和怀念。

一、农业生产行家里手。是时他有七口之家,自己有一点土地,但食不供口,只得再租种一些,勤劳耕耘,善于遵循土质,气候,作物自然规律,精心耕种管理,每获丰产丰收。农村中诸如栽秧打谷,煮酒熬糖,都算技术活,不仅样样会均堪称能手。

二、放竹牌,链子的高手。旧社会陕南山区根本无公路,川陕的山货特产全靠任河用木船,竹木牌往来上下交易货物。切莫小看任河这样一条小河,平时绿水荡漾,蜿蜒平静,一旦涨水,汹涌澎湃,吼声如雷。“链子”长如巨龙,放木牌,“链子”确不是容易事,尤其是遇到险滩,如温家沟那道险滩称为“老洪”,无论木牌,竹链要从滩底穿过十多米远才能浮出水面,他是过险滩的高手,同行者都要请他掌柁过这道关。他从任河到紫阳,从紫阳到武汉先后十余次未出过乱子,真有“任你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勇气,有“巧夺龙宫”的本领。

三、弹棉花被子的好手。旧社会弹棉花,被子全是手工操作,整个工序操作技术性很强,他的棉被弹得很好,方圆几十里都有人请他,不仅给人送去了温暖,自己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四、打油是工匠中的强手。旧社会桐油、漆油、芝麻油是陕南地区的主要特产,但加工全是手工操作,技术性很强,尤其是打没抱撞杆头的人,要力大,胆大,眼明手快,打得稳打得准,有“没来禹门三级浪,榨响平地一声雷”的写照,他是能工巧匠中的强手。他不仅是上述这些工匠中的强者,还是有名的厨师,善烹调,凡乡里婚丧嫁娶事,多有请他办菜饭,人称他办的菜馆,有如“??”之美味。他是农村中少有的技术工?能人,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先行者,是大有益于人民的人,故为之传。

兄生于1913年5月1日,不幸于1989年11月27日患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

堂弟赵继先 撰

忆继鼎兄

继鼎兄家住兴家湾,自幼天资聪敏,上私塾数年,芭蕉小学毕业后,考入紫阳中学就读三年毕业。未能继续升学,毕业后闲暇在家以农为业,常为乡邻亲友作书写记帐之类的事,我父亲在郭家河保小教书,常请他去代理,他教过我算术英语字母至今未忘,当时能在紫阳中学毕业的人为数很少,在族中他算首屈一指的人,颇受族人爱戴和尊重,但他不居高自傲,平易近人,重孝?讲情义,老幼上下都很喜欢他。

我父亲在郭家河保小教书。常因事离校,便请他来代理,每次十来天,记得他给学生上课时说四书五经,我讲不了。我只能把在紫中学的数学理化方面的基本知识给大家作些介绍,他给学生讲了一节训育课,大致内容是:为养成学生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为青年学生信守的准则,吃苦耐劳的精神,俭朴勤奋之习惯,明礼义,?廉耻、负责任、守纪律、勤苦好学体格健全的现代青年。他还教唱了当时紫中学的校唱(袁仲溪作词,旦进修作曲。一九四一年作)歌词是:“泰山?秀,汉水钟灵,紫阳从古文风?,继起责??。中学及时立,三育为指针,提高文化水准,增进普??能,我青年齐奋兴,进德修业,蔚为国桢,蔚为国桢。”

他还给学生讲了些数学、理化、英语方面的知识,受到学生们的称赞。

兄经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又经过中学教育,他的身心修养,为人处事不一般,他待人接物,诚恳不虚荣,从无疾言励色之举,和悦近人,举止端莊不轻浮,遇事沉着不随波逐流,尊老爱幼,关心家族。可以说是族人的楷模。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又处于抗日战争的年代,社会动荡,报效无门,只得闲居在家。

他就大的乐趣是爱好打猎,打猎是封建王轻帝王之壮举,威名显赫的汉武帝最好狩猎,有“一箭双雕”之赞誉。他对此很有兴趣,每逢春节和农闲时期,乡邻三五或十余人相邀上山打猎,虽一天到晚奔跑在无边际的山野里,遭受劳累饥渴之苦,其乐无穷,他的智慧枪法超人,多是百发百中,令人惊叹。

解放以后,政府安排他在本村教书,认真负责,教书耐心,爱护学生,深受家长们的爱戴,学生们的尊重,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生源越来越多,可惜!年龄不挠人,不觉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数年间不幸患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10月十三日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的些须事,至今未忘,怀念心切,故为之传。

2010年5月23日, 堂兄 赵继先 撰


族谱序

自清朝乾隆中期移民,吾族先祖由湖北麻城地区到陕西省紫阳县任河里早阳坡定居。

据史料载,清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紫阳“实在共丁六百七十三丁”。康熙至乾隆中期也就是开始移民时期,紫阳人口仅三四千人,可想而知,早阳坡这个地方一定是莽莽苍苍一遍荒野,人烟稀少的地方,据说来此地有赵子明、赵赞……。人并不多。初来怎么生存?设想最初一定是披荆斩棘,垦荒种地建立家园。迄今已二百多年的历史,繁衍后世已三十代人,已故者五百多人,在生者四百余人,总体上千人,由单家独户发展到上百户的村庄,创造了世界,开辟了新天地,遗留了宝贵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积淀了厚重的历史。

经过千辛万苦,建家立业,养育子孙,开辟田园,发展经济,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经贸、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著就了历史的辉煌。长河的历史,但未曾修建族谱,原来有一些零星史料,文革时期破四旧全部焚毁,原有的六十代辈份字谱,只有少数人心记口传,多数人不知,已出现不按字辈命名的状况,九族人伦的理念淡化,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淡化,家族观念淡化,长此下去,关系到家族的兴衰,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族人深感忧虑。

2009年春,有族人倡议寻根祭祖,弄清家族世系,修建族谱,获得族人高度拥护,积极支持。首先对族人古墓进行了全面考察,对现存的十四座墓碑文字作了详细的记载,寻访健在的老人,对本地和迁往外地的族人都登门作了口详实的登记,搜集整理,经共同认定的六十个辈份字谱,历时一年才弄清本族的传承世系,使修谱有了基本材料。按修谱必备的内容,设置了《传记》、《事?材料》,《族规家训》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修谱的过程中,召开了族人代表会,选举成立了:“族务管理组织”,全面整修了已垮和即将垮毁的墓碑,举行了较为隆重的祭祖活动,获得了族人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赏。

2011年修谱大功告成,出版在书,这是族人的幸事。古人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族谱好比族人的一面镜子,有了它可知前人勤劳勇敢的精神,创造历史的人文理念,为人处事的情操风尚,如:讲正直,恶曲邪,讲诚实,恶虚伪,讲道德,恶丑恶,讲勤劳,恶懒惰等等,启迪后世继承发扬,有了它使族人伦理世系健康发展兴旺发达;有了它,会更加激励族人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尤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盛世时代,进一步发展族人的聪明才智,以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创造新的辉煌,以期族人全面富饶繁荣昌盛,更加兴旺发达。

2010年6月15日

祭先祖文

惟公元2010年四月五日,岁次庚寅,节?清明,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众孙聚会,先祖墓前,奉香蜡纸烛,献祭联鲜花,虔诚恭候祭拜先祖。辞曰:追思先祖,奉先王乾隆之命,自鄂?秦,背井离乡行千里来此扎根,拓荒创业,历年两百,荒山野领有了文明,有了老屋,有了兴家湾,兴桐子扒,建造茶园,垦黄土堡,辟观音岩,方圆十余里,开辟了广阔的田园,田园壮丽,孕育着芸芸众孙,人文历史,与世永存,劳苦功高德承?舜。

缅怀先祖,知行德能,耕读为本,勤俭立名,为人正直,品德端正,心居诚实,不存虚伪,立身处世,清白相永,心切切铭刻碑上,意诚诚继承发扬,先祖功德,永世不忘。

告慰先祖,盛世空前,太平盛世,和谐为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小康社会,就在眼前。继先人云志珍惜今时当龙腾虎跃,承先祖遗德应勇往直前,开创未来,创业绩天高海阔任飞翔,建家园科学规划奏新章,两个文明齐发展,繁荣昌盛福祀绵。

心切切?香香?飘荡

意庆庆烧纸纸灰飞扬

祭祀告成,伏维尚?!

为祖父赵连璧立碑 祭文

自古有言曰,孝通天下,且感鬼神,上古舜帝至孝,耕午历山,有象为之耕,马为之耘,?帝闻之,后以?给舜,故有以孝治天下的传闻。孟宗哭竹冬生?,王祥?冰得鲤奉双亲,孝通天下,且感鬼神的历史见证。举孝廉治国安邦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续编美德。

然而华夏民族屡遭列强的侵略欺凌及社会变革等原因,严重破坏了千古文明,中华儿女义愤填?。

欣喜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赶走了列强,拨乱反正治国安邦,现在国富民强,康乐和谐,讲法治讲道德,倡导孝通天下,生者享太平盛世的安宁,谅想先人在九泉之下同享太平,这是祖宗及后世子孙的共同幸运。

回忆你在生之际,气宇?昂,端庄严肃,衣冠整洁,起居有度,令人敬畏,我等小孙常侍左右捧菜饭,奉烟茶,却倍感慈祥和亲切,常听你教诲的是四书五经中的齐家治国之道,为人要正直,不要曲邪,要诚实不要虚伪,清白传家,立志做人。兴致?时歌咏诗词,每缝文人学士高谈阔论医学知识和治病经验,我等耳濡目染,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等尚存,你的一切教诲及为人风范常向后世子孙及新友相传互诵,以欺继承发扬,但人生寿数有度,不能永存,吾辈尚存,互传有知,吾辈死后谁人得晓,你的美德,情操,风貌将飘渺无存,实为后世子孙最大的遗憾事。经众孙慎重商议,铭刻以碑,永垂后世,以期继承发扬,以报我等需补之恩,请祖父九泉之下欣慰安宁,并显在天之灵护育后世子孙茁壮成长,幸福安康,敬立此碑。

公元2007年12月二十一日

孙 赵继先 撰

伯父传

伯父赵廷襄,生于一九零六丙午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卒于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四日,享年六十一岁。

伯父自幼从父读书,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未能深造,以家为业,管理家务。性情温和,少言语,务实事,善治家理财。我童年所见不以为然,至今回忆他的一切,颇有感触,他是深受教育,严修身,善齐家的佼佼者。

伯父弟兄二人同居一堂,各有子女五六人,老父分健在,便宜老幼三代同堂十六七人,生活以农为业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家庭和睦,老幼温馨,虽有老父主持,但年事已高,一切靠他实施。

农业生产计划周密。种田地二十余亩,年收谷粮十余石,今为五六仟斤,不误农时,耕种精细,以养畜为肥料来源,年养牛三四头,羊四五十只,猪六七头。农业靠请帮工,他自己承担养牛羊。农事,家庭事他承担料理,许多事感人至深。放牧牛羊出门时望肩负一捆金竹,回家时便是??,巴篓,碳筛等到常用的农具。有时放牧回家时,肩负一捆木棒,放在火炉旁薰烤,下雨天便打磨成锄把,扁担,以至铁?锅铲之类的木把,做到了“宜未雨而稠?无临渴而掘井”的一切准备。

农业痢疾不误农时,放牧下午回来以后便出门找帮工。常深夜方归,紧抓家时完成收种,要求菜饭茶水供给一点不能马虎,即散?叶的小事,做到细致认真,把?叶一皮一皮地排在地上,好坏均匀搭配,由帮工们自取,帮工们常嬉虚争夺,以为乐趣。

生活方面,每缝大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必须上街购物,步行高滩或瓦房店,早出晚归,常深夜才能回家,背沉重的生活所需,大则?肉之类,小则家人衣帽之类,于自己子女,侄子侄女同等对待。

祭祀方面,每年春节堂屋整齐清洁,灯火辉煌,神台上香蜡不断,恭谨?香蜡纸三天。清明节剪清吊,提??香纸,带领子侄同去扫墓祭祖,并讲述是某某祖先。七月半亡人节,自己去买火纸(当时要买两三块纸,一块约十余斤)买回用钱?打,折叠纸包,自己写,每次上百个袍袱,酒菜供奉一天,傍晚带着子侄去烧,且念念有辞。

为人处事方面,内家庭,外邻里,从无疾言励色,与人恭而有礼,人人感到诚实亲切。

伯父之为人,我童年时只觉得他勤劳朴实,可亲可敬,今天才认识到他是深受祖父教育的结果,祖父常讲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来,见诸言行。所谓修身即加强身心修养,培养好的道德品质。所谓齐家,就是把家庭一切事整顿好。能修身齐家的人才能治理国家,这些道理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应当继承发扬。这充分体现出他是有公心,讲仁义,重孝道的人,故为之传。

侄 赵继先 2010年4月4日


伯母传

伯母韦理正,生于公元一九一四年(甲寅)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卒于二零零六年七月十一日,享年九十一岁。

伯母之为人,温和慈祥,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团结乡邻,待人诚恳,不存欺心。

对老人言行恭谨,体贴老人体??乏,作菜饭十分细致认真,日日月月,年年都是如此。

亲子侄如亲生,老幼三代同堂,兄弟二人同居,子侄儿女上十人,饮食寒暖及教养一个样。

善理家务,老幼上下十五六人的大家,从无疾言励色,流言诽语,孜孜不倦家务事,一切有条不紊,整齐清洁,家门和顺,合家温馨。

团结乡邻,以庆待人,言语和善,态度恭谨,世人称她是贤德的人。

她八十寿辰之时,我想起一些老人及弟兄姊妹的生辰,请问她,她一一告诉了我,急忙用纸笔记下,我非常感慨,她能把那么多人的生辰能记下,真不容易,充分表明她对家人的关爱,感情至深。伯母出生在书香家庭,深受伦理道德的熏陶在她身上始终显现出温、良、恭、俭、?的传统美德。古人说“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可以说伯母是修身齐家的典范,颇受世人爱戴和敬仰,大享天年,美德所致。她已去世多年,她的音容形象至今未忘,故以为传。

侄 赵继先 2010年5月17日。

家乡情

我的家乡名早阳坡,位于凤凰山麓,任河水环绕东流,凤凰山巍巍参天,之南有三胜寨遥想高耸,他山层峦叠嶂,情相环抱。从温家沟上行约半华里,便豁然开朗。土地广阔,好像一把大折扇,凤凰山顶为扇柄半展之状。乡人多数沿扇两边筑室而居,鸡犬之声相闻,老幼?相往来,相亲相爱。家乡人勤劳种作,互帮互助,团结和谐之情,十分感人。

家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森林茂密,绿竹依依,桑桐茶果满山遍野,水平梯田如鱼鳞一般映及眼前,茁壮禾苗,美如画卷,一年劳作,收获可观,此情此景感慨万千。

家乡还有很多亮丽的景观,任河绿水荡漾,蜿蜒东流,旧时常有木船三五扬帆,遥遥轻?,时上时下,时有木牌,竹链穿山而出,莆如巨龙缓缓东游。

任河是最可爱的河,也是最奇怪的一条河,它源于四川省重庆市万顷山,向北西流,经城口,万源县穿越大巴山,进入毛坝关,??坝,折北向东流,经高滩,过家乡凤凰山前,经权河过向阳直到任河嘴汇入汉江。它穿越巴山,穿凿峡谷三十余里,越过险滩三十余处,平日绿水荡漾,清澈可爱,一旦涨水汹涌澎湃,吼声如雷,胜似长江滚滚向东流。这条古老的河,旧时把川陕的山货特产承运到安康、武汉,又把商品承运到川陕供人民所需,现在它已完成了承运货物的历史使命,交通运输被铁路公路所代替。现在它又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承担着新的使命给人民发电,据说它将有五个电站,紫阳毛坝电站已建成,温家沟电站正在堪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方便和幸福。

家乡宽广的土地中有一块竹园,竹高六丈余,园中合抱的白杨树高出竹林,是百鸟栖息的最佳地方,乌鸦喜鹊数以千计,其它鸟类不可胜数,白天四散飞翔,入夜群集归巢,鸣叫声如大型东园激情演奏。每逢春天来临,许多黄莺在山梁大树上欢快歌唱,好似歌唱东方红。家燕门前交相飞翔。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恩赐的美好风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断给以扶持,建设更是锦上添花,增添了许多光彩,建了一所学校,学龄儿童不需走很远,可以上学,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架设高压电线,户户电灯辉煌。安装了自来水管,远离了挑水吃艰苦的惆怅。车路修建各家门前,交通运输通畅。更令欢欣鼓舞的是温家沟大桥飞架南北,交通十分方便。襄渝铁路,渝紫公路早已穿越家乡山前。复线铁路又从家乡山底穿过,高速公路从家门前通过,家乡真是福地,宝地,多喜临门。

家乡还贸传一个令人伤感,又令人自豪高尚的故事,在光绪三年间大旱,家乡庄稼一遍枯稿,仅三角树有一浸水田有一点稻谷,家乡有一人饥饿不堪,走到稻田徘徊数次,想下手弄稻子,终于没出手,说:“饿死不为盗”便宜走了,看守的人很受感动,事后没法给送去了一点粮食。这故事至今还在家乡流传,“饿死不为盗”的高尚品质多么令人感动。家乡这样高尚的人大有人在。如已故的唐如尧,一生拾金不昧,凡遇失物千方百计送归原主,一生不损人一草一木,他常说这德行是老辈人教的,人称他是农民?子。家乡人的淳朴,美德风尚,至今还广为留传,经久不衰,家乡是自然美,风土人情美,道德风尚美,真是一个美丽的家乡。(据说清朝光绪三年大旱人吃人多处发生,牌楼沟里人被杀吃了肉的人骨头有一大堆,应作为警钟长鸣)。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了教育事业,青少年有了上学的条件,学到了文化知识,有的立志保家卫国,参军入伍,有的走上教育、金融、农业、商业各个岗位,如赵继银、赵祖培、赵鹏、赵功筹等共二十余人,分别在国家单位工作,为国家建设事业尽了增砖添瓦之力。这些人都离开了家乡,分居在各个地方。无论天南海北,不能忘却美丽的家乡。家乡这块黄土地,青山绿水,万物滋润我们长大,父老辛勤耕耘把我们抚育成人,先辈们在家乡九泉之下长眠,家乡还有很多亲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家乡。我离开家乡已五十多年了,但我一直怀念家乡,经常想回家看看。当我们回到家乡时,老幼闻讯前来亲切畅谈,热情款待,遇事积极帮助,情感交识,其乐也融融。家乡人十分纯朴,十分诚实善良,十分讲礼貌,十分好客,回到家乡感到十分欣慰和温暖,家乡十分可爱。我们不能忘却家乡,力争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家乡更美丽,使家乡人过得更美好,?老祖宗在家乡欣慰长眠,家乡人更幸福安康。

赵继先 2010年6月18日。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