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子专访>>竹子快讯                       

《十月》副主编张守仁《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 2010年,鲁院毕业后,毛竹有一天到单位附近的《十月》编辑部做客,见到了副主编张守仁,这是
发表时间:2020/9/14 22:27:38     文章来源:原创      文章作者:作家毛竹     浏览次数: 3130
 
 

 

《毛竹回忆旧事:遇见《十月》副主编张守仁与《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


2010年,鲁院毕业后,毛竹有一天到单位附近的《十月》编辑部做客,见到了副主编张守仁,这是毛竹第一次见到张守仁。当年投稿是毛竹的经纪人帮助投稿的。毛竹并没有见过张守仁。令毛竹没有想到是,张守仁,这个阅稿多少部的大主编,这个被称做“京城四大名编”甚至“中国四大名编”的大编辑,居然也这样说:毛竹我认识你!当年,你以深圳为背景写的小说《透明的性感》(少女圣经),由你的经纪人交给了我手中。我先看了一遍,然后交给我们的编辑处理。我们都很喜欢你写的那本书。我们为你的那本书没有在我们《十月》出版社出版,而选择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顾志成那里出版而感觉十分遗憾。

这让毛竹十分惊奇:原来张守仁副总编早就“认识”毛竹。十几年过去了,仍清晰记得毛竹书中的内容。甚至大段地复述。中国那么多著名的作品都出自他的慧眼。张守仁编辑居然那么清楚地记得毛竹的书稿及书稿的内容。知道毛竹来自青海,那一次张守仁还特意提到青海的作家余易木,说徐易木的把小说《初恋的回声》交给《十月》,但注明:一个字儿都不能动,一个标点都也不能改。



四年前?毛竹去参加鲁院女同学周习小说集《盐碱地》的研究会。毛竹见到了《小说选刊》的主编顾建平。毛竹自认为从来都不认识这个顾建平。没有想到顾建平站起来对毛竹说:毛竹我认识你!当年,我在《十月》当编辑。你以深圳为背景写的小说《透明的性感》(少女圣经)副主编张守仁交给了我,我们都非常喜欢那本书。我们都为你的那本没有在我们《十月》出版社出版,而选择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顾志成那里出版而感觉十分遗憾。顾建平的说居然与张守仁出如一辙。

毛竹感觉很震撼。因为顾建平同样是中国著名编辑,一年有多少书稿从他们手中流过,二十多年有多少书稿从他们手中流过,中国那么多著名的作品都出自他手。他们两个居然这么清楚地记得毛竹二十年前写的幼稚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透明的性感》(少女圣经),这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链接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编”张守仁简介:

  上海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北京晚报》文艺编辑,北京出版社编辑,《十月》期刊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北京作家协会理事。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你就是爱》、《寻找勿忘我》、《爱是一种伤害》,译文集《道路在呼唤》[苏],《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屠格涅夫散文选》[俄]等。《林中速写》、《老船》分别获第一、第二届中华精短散文大赛奖。


       张守仁参与了《十月》的创刊,担任过《十月》的副主编和编审。他与《林海雪原》《三家巷》《芙蓉镇》《将军吟》的编辑龙世辉,《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第二个太阳》《蒲柳人家》《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新星》的编辑章仲锷,发现了汪曾祺、李国文、蒋子龙等等,刘心武的《班主任》的《人民文学》的副社长崔道怡,出版《第二次握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透明的性感》《北京人在纽约》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主编顾志成并称为北京文坛的“五大名编”。甚至是“中国十大名编”。

     龙世辉1991年去世,只活了66岁;章仲锷2008年去世,终年74岁。京城文坛“四大名编”如今只剩下崔道怡和张守仁和顾志成三位。崔道怡出生于1934年,比张守仁小一岁。这几位编过的作品,不客气地说,构成了一部‘当代文学简史’。”
 

被誉为新中国新一代“中国名编”的顾建平简介:

顾建平 1984-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任《小说选刊》编辑部主编。著有评论随笔集《无尽藏》等。



 顾建平参与编辑的四十篇名著。


“40年,我的40篇”(排名不分先后)


长篇小说


陈忠实 《白鹿原》


张炜《古船》


阿来《尘埃落定》


路遥《平凡的世界》


阎连科《受活》


史铁生《务虚笔记》


古华《芙蓉镇》


李佩甫《羊的门》


刘心武《钟鼓楼》


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


贾平凹《废都》


中篇小说


谌容 《人到中年》


王蒙《蝴蝶》


徐星《无主题变奏》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莫言《红高粱》


韩少功《爸爸爸》


王朔《顽主》


张承志《北方的河》


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毕飞宇《玉米》


余华《活着》


格非《隐身衣》


陆文夫《美食家》


马原《虚构》


冯骥才《三寸金莲》


短篇小说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刘震云《塔铺》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刘恒《狗日的粮食》


卢新华《伤痕》

链接:

七十岁的“北京社”四十岁的《十月》

京城四大名编之一张守仁见证中国文学的一段黄金岁月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红庆 时间:2019年02月20日 字体: 

这张照片,其中的三个毛竹认识。作家赵瑜和北京三大名编:章仲锷、崔道怡、张守仁。

认识赵瑜是李力研带赵瑜来报社拜访毛竹。认识崔道怡是因为崔道怡是中国石油大赛的评委,认识张守仁就是因为毛竹第一部书稿。


北三环中路上的“北京出版集团”是北京市属最大的出版机构,70年里出版过很多影响巨大的图书,尤其在文艺图书领域贡献卓著。而它旗下的大型文学期刊《十月》,创刊于1978年,更是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

“北京出版社”变称为“北京出版集团”已经好几年,但出版社的老人还是愿意把整个集团叫做“北京出版社”,因为这是他们的根。

85岁的著名出版家、翻译家张守仁就住在出版社办公大楼旁边的家属楼里。好的楼层,加上好的方位,是出版社对他贡献的肯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守仁说:“因为有贡献,就让我挑嘛,我是第一号,北京市劳动模范,有文件。”

张守仁参与了《十月》的创刊,担任过《十月》的副主编和编审。他与《林海雪原》《三家巷》《芙蓉镇》《将军吟》的编辑龙世辉,《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第二个太阳》《蒲柳人家》《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新星》的编辑章仲锷,《人民文学》的负责人崔道怡并称为北京文坛的“四大名编”。

龙世辉1991年去世,只活了66岁;章仲锷2008年去世,终年74岁。京城文坛“四大名编”如今只剩下崔道怡和张守仁两位。张守仁告诉记者:“崔道怡出生于1934年,比我小一岁。他发现了汪曾祺、李国文、蒋子龙等等,刘心武的《班主任》也是他发现的。我们几位编过的作品,不客气地说,构成了一部‘当代文学简史’。”

北京出版社的前身是创立在西四牌楼下的“大众书店”

1948年岁末,一家私营的北平大众书店在北京西四大红罗厂胡同开张,那时的张守仁才15岁,还生活在上海。大众书店其实是党的地下工作交通站。新中国成立后,大众书店改为“大众出版社”。1956年,在大众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出版社,先搬到东单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旁边,后又搬到《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的楼下。

张守仁196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北京晚报》编辑副刊《五色土》,每天和北京出版社的人在一个食堂吃饭。他记得:“当时北京出版社才十来个人,他们在一楼的几间房办公。因为公私合营大众出版社改为国家出版社了,市委出版处派了一个副处长王宪铨到出版社,成为出版社的一号人物,担任第一任社长。”


(待续)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