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巴山烟雨>>爸爸母校                       

往事并不如烟——民院有个撒拉班
发表时间:2024/7/21 15:45:34     文章来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文章作者:马明善     浏览次数: 55
 
 

 

往事并不如烟
——民院有个撒拉班

   共和国61岁华诞来临之际,正是我的母校——青海民族学院61岁生日来临的时刻。此时此刻,我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往事并不如烟……民院有个撒拉班”——一首难以忘怀的歌不由得从我心窝里飞出:
   1949 年,解放全中国的炮声响彻华夏大地,在这前夕,我——一个“撒拉娃”降生在青海省循化县,骆驼泉的水滋养了我瘦弱的身躯,撒拉族的命运和黄河的风浪锤炼了我的意志 ,街子清真大寺的“邦克”声刻骨铭心了我的信念……“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新中国”……这些词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生根。
   “乌古斯汗”的后裔,撒拉尔的传人,生来就有一种“挥舞刀枪和矛锤” 的尚武精神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质。撒拉尔的精神犹如黄河的涛声一直在我血管里咆哮,我从小就有一种抱负,那就是一定要活得有出息,更有作为。那是在1957 年8 月的一天, 30多位撒拉尔热血少年,肩负着民族的希望,从循化的伊麻目黄河渡口岸边 ( 那时循化还没有一座跨黄河的大桥,只是靠身强力壮的船夫,在舵手的统一号子声中奏响一曲曲铿锵有力的船夫曲,将两岸的人和货物来回运送),渡过黄河,前往一心向往的青海民族学院,去为一个民族的未来和新中国的建设求取知识。
   当时的我,系着红围巾,身穿妈妈的羊皮袄,脚蹬爸爸用牛皮精心制作的“骆踢”, 骑着毛驴,翻越陡峭的“拉杂山”来到化隆。住过一宿后, 乘坐一辆大卡车来到西宁。那时,我们这些撒拉族少年,是第一批送入青海省高等学府培养的“解放牌大学生”。也是青海民院建校以来第一批也是唯一批“撒拉班”,充分体现了党的培养民族干部、重视民族教育的伟大战略和光辉思想。后来,我经过学习方才知道毛主席有一个伟大的指示:“青海、新疆、宁夏……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党委 , 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我听老师讲,青海民院的前身就是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后来又改为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再后来正式命名为青海民族学院。无论是“青干班”还是“撒拉班”,都是青海省委根据毛主席 “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这一英明指示而创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青海省的民族工作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青干班”、“撒拉班”是民院培养民族干部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创举。
   “撒拉班” 的第一任班主任是马诚先生。我记忆中的马诚先生是大通县的回族人,毕业于中国人大哲学系研究生班。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穿一身退了色的灰色中山装,脚蹬铮亮的黑皮鞋,迈着矫健的大步 ( 他的步履特大又特稳健,身躯笔直是他的一大特点 ,到今天看见他,他的身板依然是那样挺直),浓密的略带黄色的胡茬、高鼻梁、两眼具有穿透力的神光仿佛看穿人世间的一切。这些印象到现在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们撒拉班的学员对他怀有一种特别敬重的感情。平时,他对我们和蔼可亲,教书育人并重,重在德行。我的第一位汉语教员就是北师大毕业的才女候吉子老师,她对我的教诲及汉语文方面的教授,受益匪浅,至今深怀不忘。她每次批改作业时,批语很细,说理很深,有时,我还反对她的批语,在她批语旁书写出我的“反批语”意见,她又与我进行耐心的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师生之情。在班里,我的作文每次要作为范文进行点评。她退休后,还对我从事体育工作有点惋惜,她教导我应该从事文学事业。我还有物理老师吴仲英 ( 回族 ),是北大的高才生,据说是被下放到青海的“右派”分子。他是在民院第一个进行教学改革,让我第一个走上教学讲坛做一回“老师”的老师。我的第一位数学老师是温志忠的夫人高英华。还有俄语老师李国栋,由于我的勤奋好学,仅学了一个学期,就用俄文写了一封长信给他,使他感到惊讶不已。 还有我情有独钟的体育老师张文奎、安建弟、赵立纲,又是他们的培训给我打下了从事竞技体育的良好基础。
   “撒拉班”在民院有三大“优势”或 称“特点”。第一就是院里召开运动会,撒拉班总是得第一,特别是打篮球,每每是冠军得主。 正因为如此, 在西宁市中高等院校篮球比赛中,总是获得冠军。当时 ,我们民院少年篮球队,在安建弟教练的指导下,光着脚板在烈日酷暑和冰天雪地里训练,打败了由各校篮球精英组成的联队,最后代表青海省少年篮球队准备参加全国比赛,可惜正值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比赛未能成行。每次校运会上或每年全市中高等院校田径运动会上,我总是摘得 100 米、 200 米、铅球三项桂冠,为母校争得了荣誉。至今,据说 100 米成绩和网下爬行的 纪录仍是我马明善创造的。第二就是“劳动第一”, 凡是植树造林、修公路、深翻土地、开荒种田,撒拉班总是干在最前,每处第一。我还清楚地记得,1958 年,铁迈大炼钢的情景。还有1960 年,当时的省委错误地提出“开垦草原种粮食”的口号, 我们青海民院也未幸免。在动员会上,时任青海民院院长的扎喜旺徐同志在省人民礼堂作讲话时的几句话 , 至今己过去近50年了,仍记忆犹新,回荡在耳边:“你们步行到黄南泽库开荒种田,一路上要发扬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 ,要做一个宣传队,又要做一个工作队,把革命的种子播散在草原藏族人民的心田上,开花结果”。后来,我又与扎喜旺徐同志建立了“忘年之交”,他在我一生中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当时,青海省委以高峰为首的领导提倡在牧区草原“开荒种田”,扎喜旺徐就在省委会上提出反对意见:“开垦荒地,治河造田,发展农业生产,我举双手赞成。但是,现在开荒不是去开荒地,而是去开水草丰美的牧场、草原,不能这样搞啊!我个人表示反对,简直是劳民伤财!”扎喜旺徐为民族、为百姓的赤胆忠心、铮铮铁骨、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始终是我们的人生楷模。正是如此,1989 年,我曾被特邀为青海民院建校四十周年的校友、嘉宾出席庆典大会时,我以母校校友的身份亲手书写并亲手制作的一面锦旗“培养民族精英的摇篮”,献给了我的母校——青海民族学院。当介绍我马明善时,全场掌声雷动,长达 1 分多钟,坐在主席台前二排的我省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感到惊奇,嬉笑说“为什么对你的掌声超过了我们!”当时,操着藏语的副省长和撒拉语的省委常委,回头不住地望着我,也报以掌声。这时,我只好站立,向在场的全体师生深深招手致意,表示我的敬意和感恩之情。此时,我的双眼被复杂而无名的滚烫的热泪所浸润。会后,学校的一些老师跟我讲,“这次校庆最受欢迎的是你马明善呵 !”说得我更是难为情了。记得是在 1994 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在青海宾馆为我省第八届全运会代表团进行庆功表彰,民院校友、我同学,时任省委常务副书记的桑结加同志与我单独合影照相时,时任省委书记的田成平同志问桑结加“你为什么专门和马明善教练可以单独合影 ? ”桑结加对着田成平和其他领导说,“我和马明善同是民院的同学,但是那时候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马明善的名字,而我桑结加却很少有人知道 ,那时候的他, 己经是民院的“名星”了。说得我很不好意思,顿时感到脸红脖子硬了,心里却感到热乎乎的。我更不会忘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因打架( 这也是撒拉班的第三大特点 ),险些被学校开除学籍的事情。当时,校领导坚持开除,但我任课的各位老师据理坚持,称“马明善各门功课成绩名列前茅,在体育比赛中为我校争得了荣誉,还是留校察看吧 !”正因为如此,少年时代的我又增加了一份“打渔杀家”不平凡的经历和色彩。那时是生活极度困难的非常时期,为了补贴民院师生员工的生活,组成了“打猎队”、“捕鱼队”,卓玛才旦任队长。我被光荣地发配到海湖打鱼队,以观后效。由于我的勤劳、勇敢、无畏的“劳做”和表现,终于取得了校领导的认可。我还记得 1958 年宗教改革时 ,由于天生的一幅好嗓音,被选到院文艺宣传队,系着红领巾和一位藏族姑娘 , 同乘一匹马到黄南州、县、乡去调研、演出,又到循化县等地搞宗教改革的调查研究,《花儿与少年》则是我们民院文艺宣传队的保留节目,我则是主演之一。又是在 1958 年,少年时的我不幸染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险些送命。由于当时循化县和省内的医务条件有限 , 再加上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诊断、治疗的难度极大,感恩当时在化隆甘都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父母亲不辞辛劳,步行四十华里,过黄河,走荒滩到甘都医院每天陪护送食物,有时错过摆渡的时间,就风餐露宿在黄河岸边的大石头边。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细心照料,使我死里逃生。
   1958 年,民院少先队大队成立,辅导员是马文翰、邵明旦老师,我是民院少先队的大队长,每次少先队活动时,我们总是与“军事演练”、“野外侦探”、“急行军” 、“风餐露宿”联系在一起,这些情景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少年时的“人生”砺炼,让我们终生受益、终生难忘。
   很可惜的是,开荒回校后,因为生活极度困难,撒拉班的大多数同学都跑回家去了,只剩下我和卢明义、韩仁贵等。卢明义毕业后到西宁五中教书,当过教导主任,曾被评为优秀班主任;韩仁贵到果洛从教。早年因生活困难而跑回家的同学中,有的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民营企业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曾任省政协常委的同仁建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有发,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何其智等等。我们留下来的几位撒拉族同学就与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汉族、俄罗斯族的同学组建成一个班,我们当时就把这个班叫做“民族团结班”。这个班上的学生中,有汉族学生郭秉安成为省纪检委的领导干部;土族学生马多什加成为天峻县基层领导,达生金成为互助县政协主席;蒙古族的何玉莲到同德县任教,都成为当地的优秀教师;回族同学马力克、韩秀英到海南民师任教,撒拉族同学韩学谦、白应振到同德县任教,汉族同学牛德辉到兴海县任教,优秀教师,后成为当地教育局负责人,胡守忠曾任省计生委副主任;藏族同学曲江才让成为藏文报主编,周毛加到八一队任田径教练,曾破亚洲标枪记录。我毕业后先到循化县法院做书记员,一年后调到青海省体干班成为摔跤运动员。一路走来,在竞技体育方面创造了应有的业绩,也算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一点回报吧。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仅仅回顾我在民院的点点滴滴,我说往事并不如烟,岁月如歌。通过民院这所特殊的学校、加之那个特殊年代的熔炼,使我逐步懂得了什么是国家 ? 什么是执政党 ? 什么是社会主义 ? 什么是民族 ?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我从自己不平凡人生亲历中逐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我祈盼我的祖国、我的民族、我的母校欣欣向荣。我爱我的祖国、我的民族、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家乡 !
   “假如我是一只鸟 /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谨以艾青的诗,表达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作者:马明善,男,撒拉族,中共党员,国家级教练,1948年12月生于青海循化。1957年8月——1963年7月就读于青海民院,1984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青海省体委体工一大队主教练。青海省摔跤、柔道协会主席,西北五省(区)摔跤常务理事、秘书长。多次荣获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称号。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