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巴山烟雨>>同时代人                       

大巴山紫阳名人简介
发表时间:2025/4/23 14:05:11     文章来源:原创      文章作者:毛竹     浏览次数: 26
 
 

 贺天星(1916~1985) 瓦庙子柳坝人。民国十七年(1928)被土匪王三春拉去做勤杂,后同匪部伙夫逃出,又被汉中军阀王志远部抓去当勤务兵。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西征路过西乡县钟家沟,贺天星在连长司会仁(共产党员)率领下参加红军,接着参加广元、昭化、旺苍、仪陇等地战斗,次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二十四年(1935)3月,随四方面军至川西,与一方面军会师。后因张国焘闹0,右路军南下成都平原,失……

姜子清 (1914~1977)
  姜子清(1914~1977) 又名姜太余,汉王城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为躲避拉丁,逃往镇安县甘岔河阮家纸厂帮工;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参加红军74师。当时,红军主力离开陕南,形势十分险恶,姜子清跟随部队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斗争两年多。“西安事变”后,红74师奉命北调。二十六年(1937)10月,姜子清在鄜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战士陆续升任营教导员。三十六年(1947)9月,被派往河南卢氏……
储茂章 (1892~1965)
   储茂章(1892~1965) 本县双河口人,民国八年(1919)随父储春庆迁居西乡私渡河务农,并在当地娶妻。二十一年(1932)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进入陕南,储茂章因-返紫阳避居月余再至西乡,经 陈定乾介绍,于次年初参加川陕边区游击队,并在马儿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游击队长,率部以罗家坪为根据地,同敌军周旋。当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成立后、储茂章先任游击大队队长,继任……
田梓桂 (1924~1983)
   田梓桂(1924~1983) 本县城关人。自幼聪颖,喜好戏曲。17岁时,与正旦演员杜建德(艺名杜玉华)结婚并随其入同心社戏班学艺。同年在瓦房店首演成功,成为本县最早的职业女艺人。工行小旦、彩旦,先后巡回于紫阳、安康、汉阴、石泉、岚皋、镇巴及汉中一带演出。1950年,她所在的安康西关自乐社并入人民剧院(安康汉剧团前身)。在传统戏《尼姑下山》、《梅龙镇》、《活捉张文远》、《九更天》,改编剧目《美人计……
李玉成 (1903~1979)
  李玉成(1903~1979) 原籍四川永兴,后迁居本县洞河镇,贫苦艺人, 演生末及老旦戏,特别喜爱在台口看戏,故在数十年舞台生涯中背诵了不少传统戏,后来成为皮影班社和剧团主要报本人之一。1956年参加紫阳县汉剧团。该团1961年以后经常上演的40个剧目中,近30个剧本为他口述。他还为安康专区戏曲发掘组报抄汉调二簧传统剧近百本,被誉为“戏口袋”。……
龚安庭 (1879~1952)
  龚安庭(1879~1952) 本县城关人,原品龚柱臣,票友出身,后以演戏为生。青年时,与贾安堂、唐安泰、周安庆、曹洪山等人,投已故著名汉调二簧艺人赵保官灵位拜师从艺。擅演生末角, 领长子龚敬荣、次子龚敬华流浪江湖10余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唐安泰戏班在红椿坝被劣绅王言卿抢人劫箱,龚安庭即接替唐组班入川演出5年之久,靠演出维持了全班艺人生计。龚安庭先后数次任领班长带戏班演出,形成了一套管理方……[详细]
杨安荣
  杨安荣 原名杨德娃,生卒年不详。原籍本县城关,后移居汉阴涧池铺。年轻时即爱好文艺,十五六岁时因参与灯节玩彩莲船遭母斥责离家出走,投著名科班艺人王寿元(镇巴人)为师,并得清末汉阴文人李海南在文化知识和剧本鉴别方面的指点。初习《窑会》、《打樱桃》、《打枣》等摇旦戏,后改唱正旦。代表剧目有《汾河湾》、《五家坡》、《琵琶词》、《祭江》等。功力厚实,嗓音清亮,享有一定声誉。与其徒吴玉燕(汉阴人)合力创办“德……[详细]
汪彩凤
  汪彩凤(?~1937) 原名汪凤学,又名汪陆林,本县瓦房店人。清咸丰十年(1860)入安康 “瑞仁班”学艺,为彩字派。他工行大丑,有“兴(安)汉(中)一把丑”之誉。一生演出汉调二簧传统剧目近百本(折)。其中《龙凤旗》、《大桑园》、《 断双钉》、《推涧》、《石迁盗墓》、《薅豆草》 、《渔舟配》(摇旦)、《赵云搬兵》等文武丑角和摇旦颇具特色。尤其是主演《袁文敬降妖》,操各省方言,并融当地端公、道调为一……
王怀都
  王怀都(?~1936) 麻柳坝人。出身农民,一字不识。以胆大不怕死得李静山器重,被任为民团团长。徐贯之与李静山有仇,曾扬言要血洗李的老巢鲁家坊。为李知觉,招王怀都带几十人长住鲁家坊为其保镖。民国二十三年(1934)2月,安康起义部队途经紫阳。行至何家垭一带时,李静山命王怀都带100多人于二道坪设伏。起义部队除极少数人突围外,大部为王怀都及余贡三部民团所俘。王为李立了一大功,愈得李器重。王对李亦死心……
李静山 (1889~1953)
  李静山(1889~1953)·邹达三(1910~1951) 李静山原名李德厚,又名李虎,毛坝关鲁家坊人;邹达三原为四川万源县大竹河人,2人俱系船工出身。李静山于民国六年(1917)在白河县羊尾山贩竹排,结识大土匪陈定安,后结拜为兄弟。陈定安窜扰紫阳时,李静山为虎作伥,说“票”拉人,分肥自饱,自此发迹。二十年(1931)谋得南区区长一职,独霸一方达20年之久。二十三年(1934)2月,安康起义部队取……
聂敏章 (1865~1949)
  聂敏章(1865~1949) 祖籍四川万源大竹河,清末移居紫阳大坝塘,民国初年迁往黄谷溪五洞门定居。,其父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并兼营阉割业,因趁灾放0而致小富。从民国十二年(1923)开始置买田地,初置课10余石(约3吨),跻身于小地主行列。为了进一步发家,聂敏章积极巴结当地劣绅。高滩区区长潘文榜,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聂为了得到潘这把“保护伞” ,不惜重金,将黄谷溪一位漂亮而风流的刘氏女弄到手赠与……
袁仲溪 (1894~1965)
  袁仲溪(1894~1965) 字祖廉。祖籍湖北麻城,清光绪间迁紫阳洄水湾定居。其父以经商、教书为业。袁仲溪于民国五年(1916)入陕西省政法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民治大学法律系留学,十二年(1923)回国。十三年(1924),经学友李罗九推荐,被聘为岚 皋中学校长;次年返家乡学医并经商。十七年(1928)土匪陈定安抢劫洄水湾。袁仲溪家被劫一空,迁往安康新城居住。途中左腿跌断,致终生跛……
吴毅丞 (1882~1951)
  吴毅丞(1882~1951) 字乃武,瓦房店镇人。清末秀才,民国二年(1913)任县自卫局局卿,四年(1915)任西区保卫团长,八年(1919)任北京政府众议院候补委员,九年(1920)任京东河道处工程委员,十一年(1922)任广东政府大本营咨议。十五年(1926),北伐开始后,吴毅丞离广东回紫,次年接任县政治委员会主任兼商会理事长;三十二年(1943) 任县临时参议会长兼财委会会长,三十四年(1……
胡宝安 (1905~1986)
  胡宝安(1905~1986·2) 原名胡宝玉,本县鸡叫河人。幼时家贫,4岁时过继给叔父胡德全,由其抚养成人。民国十四年(1925)被刘镇华“镇嵩军”强征入伍,次年10月逃归故里,参加大刀会。后流落西安,经人介绍于十八年(1929)赴福建入蔡廷锴29路军。二十年(1931)8月返陕入西北军。旋投汉阴地方武装头子沈寿柏,被编入安康绥靖军,在沈部任营长。二十三年(1934),沈寿柏部因纪律涣散,扰害地方……
阙治安 (1906~1951)
  阙治安(1906~1951) 八河道人,出身贫苦,早年被裹胁入陈定安匪部,民国二十二年(1933)逃回乡,被钟又可任用为自卫队分队长,后任庙目乡联保主任。钟又可死后,继任古道乡长。初,阙治安仅有钟又可送给他的3支枪,后增加到171支,他利用合法身分网罗亲信,扩充武装,在洄水湾一带横行无忌,被人称为“山大王”。一次,一只豹子钻进镇后山梁上的碉楼,被雇农张某打死。阙说这只豹子是“白虎星现身”,而他自己……
钟又可 (1909~1942)
  钟又可(1909~1942) 原名日新,祖籍湖北,清代移居紫阳,先在铁佛寺,后定居于小河罗家坪。因家贫,幼时仅读私塾4年,年稍长即学割漆,并兼作道士。民国十七至二十一年(1928~1932)间,本县东南部六、八道河(含洄水湾、小河等地)一带常受土匪骚扰,而政府摊派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已,致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钟又可曾参加团练抗匪,并因其有勇力而被推举为队长。二十一年(1932)9月,他利用当地举办的……
周华堂 (1902~1938)
  周华堂(1902~1938) 本名周祥让,五郎河人。兄弟5人,排行第三。其父周家礼略通武术,人称周老师。周华堂幼年从父习武,能两字撑地、双手朝天行近百米。因家境贫寒,少时同诸兄弟靠贩粮为生(俗称贩斗口)。为人有勇力,曾入大刀会任营长。民国十九年(1930),韩世昌部下张元亨住鞍子沟。周华堂因本家周某被其绑票,前往说情;张即托他代为招兵。仅3日,周华堂即在漆园河一带招兵近200人,前往见张。张元亨见……[详细]
文子仪
   文子仪(?~1936) 本名德元,六道河人,未曾入学读书,以农务、割漆和背脚(尺力运输)为生。食量特大,酒量尤甚,人称“文八壶”。六道河毗连八道河,境内大山耸峙,峡谷幽深,森林密布,路径曲折,历来为大小股土匪出没之地。一次,王三春部在六道河劫掠,文子仪独身杀死匪徒2人,遂以勇猛而闻名。当时,不少地方组织大刀会反抗官府,拒交粮款;但也有少数歹徒假大刀会之名,行-掳掠、扰害百姓之实。大刀会中有一个叫……
徐贯之
  徐贯之(?~1938) 本名徐忠恕,铁佛寺田梁人。民初曾就读于县乙种蚕业学校,毕业后随父学道,为人办丧祭事。民国二十年(1931)初,投驻军韩世昌任副官。3个月后回家探亲,闻乡亲哭诉韩部扰害民众事,大怒,遂脱离韩部,聚众造反。先在高桥杀死县府委派的两名收税人,并击败韩部1营兵力。次年, 又击败县自卫队和高滩自卫行团,独霸高桥一带。县府无奈,委徐为铁绕联保主任。徐贯之当上联保主任后,以铁佛寺硝洞子……
夏析藩 (1900~1932)
  夏析藩(1900~1932) 绕溪河岩峰包人。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其家乡居民,以庞、靳、刘、夏4姓为大族,族间常有武力争斗。夏析藩回乡后,组织各姓联合抗匪,缓和了矛盾。后又受乡绅推举组建民团。二十年(1931),夏析藩担任高滩大刀会指挥,参与了驱韩斗争。事平后,受新驻防团长王耀宸赏识,被委为高滩自卫行团团长;次年又兼任下南区区长,后率领自卫行团赴高桥围攻徐贯之的“自愿军”……
 
曹霄龙 (1893~1929)
  曹霄龙(1893~1929) 祖籍江西,明末经湖北移居紫阳毛坝关铁鞭溪。4岁始读书,6岁入学,过目不忘。不到26岁,即读完家中收藏的《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古文献。民国八年(1919)毕业于县立国民小学,返里任教。十三年(1924),香港《爱国报》以《忠》为题征文。曹霄龙写成一文寄往。文中说:“人民者,国之主人翁。主人翁不知尽于国,是主人翁自不忠。”并对农、工、商、学各界……[详细]
刘兰田 (1876~1925)
  刘兰田(1876~1925) 原名玉相,毛坝关盘厢河口人。清末随父行船于四川万源县大竹河至湖北汉口之间。因受兵匪欺榨,于宣统二年(1910)联络当地船户及居民成立“哥弟会”,同年秋更名同心团, 以“习武抗匪”为宗旨。民国初,本家族长刘玉珠欺辱民女受刘兰田谴责,遂以“私聚民众,大造叛道”为罪名控告刘兰田。先是由县署派兵往捕未获;后于民国五年(1916)夏,刘玉珠自带团丁20余人突袭刘兰田住宅,刘兰田……
陈树发 (1881~1937)
  陈树发(1881~1937) 字雨亭,原名叙才,本县双河口安沟人。幼时家贫,以佣工为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清军某营,后提升为军官。清末驻陕期间,被编入新军加入哥老会,并成为陕西哥老会头面名人。宣统三年(1911),在西安参加同盟会和哥老会联合进行的反清起义筹备工作,并随新军发动起义。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府成立后,陈树发被委任为军政部次长,不久又改任陕西省都督府军政司次长、东路招讨使兼秦军第一……
庞交赞 [清] (1814~1879)
  庞交赞 (1814~1879) 字子襄,号翼堂。祖籍湖北武昌府崇阳县钦上里大市畈,乾隆三十一年(1766)迁紫,定居于汝河清水里二甲深沟-(今深磨乡)。后子孙繁衍,散居于盘厢河、权河一带,至交赞为第三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咸丰三年(1853)逢大挑, 选拔为河南知县,先后在郾城、内乡、陈留、夏邑、宓县任职,廉洁简朴,“恩威并著,民爱之如慈父母”。
杨家坤 [清]
  杨家坤 号松泉、道光元年(1821)举人,被选授临潼县教谕,因侍奉老人未就任。后被聘任东来书院讲习,多有成效。兴安知府徐栋赠匾:“仪型桑梓”;广东兵备道高建瓴题联:“周夫子程夫子吾道其南端赖龟山夫子,张紫阳朱紫阳学者仰北现有松泉紫阳”。道光中,主纂《紫阳县志》,两年成书,为今存诸志中善本。生卒年不详,终年78岁。……[详细]
雷存德 [清] (1822~1874)
  雷存德(1822~1874) 字震泰,号春圃。原籍湖北黄陂,其祖雷开万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迁紫,定居于大北铺石壁滩。其父雷明智,曾于乾嘉年间紫阳饥荒时由鄂运粮至紫济荒,被封为“修织郎” 。雷存德于咸丰初入清军营,驻防湖北,由军功保举为千总,授五品街;后归里办团练、乡勇,并建造炮船。同治元年(1862)奉命率炮船至石泉莲花石防堵太平天国西征军和川滇农民起义军,因功授守备衔。……[详细]
张宝麟 (1883~1946)
   张宝麟(1883~1946)原名允赞,字仲仁。祖籍湖南桃源,生于陕西紫阳。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深造,受钱鼎等影响参与创建陆军同学会及醒狮社,鼓吹反清革命。清宣统元年(1909)春,陕西陆军混成协(即陕西新军)建立。次年春,张毕业回陕任炮营中队排长、一标二营右队排长,又加入中国同盟会,同炮营中队队官党自新、炮营右队排长张钫等从事反清活动。当时,同盟会在西安东岳庙建立了一个武学研究……[详细]
曾德强
  曾德强 (1958~)笔名黛言。陕西紫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在紫阳县从事中学教育八年,历任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通讯组组长等职。现任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办公室主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心中有个太阳》、《生命之巅》,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之痛》,散文集《品茶论道》。报告文学《不仅仅为了成功》获陕西省银凤……[
李春平
  李春平 (1962~)笔名琴夫。陕西紫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文化干部、宣传干事、文学杂志、国家公务员等。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情人时代》,中篇小说《玻璃是透明的》、《巴山骟匠》、《城市的一个符号》,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世纪末的流浪》,电影文学剧本《玻璃是透明的》,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上海是个滩》
细]

汉阴
吴重山(1906~1955.4.29) 原名学贵,堰坪乡茨沟人。
  吴重山出身豪门,幼时聪颖,曾在西安一中上学。成年后,家道日趋衰败。民国17年(1928),投奔西北自治军西路军第2师第2营任中尉书记,在军阀部队里练就一套百发百中的射击本领。19年(1930)脱离部队,潜逃回家。不久,纠集歹徒韩××、杨××、史××、吴××等数人上山为匪。
  20年(1931),一股土匪窜入凤凰山,他设计将其骗至家中,在“庆祝合作”的宴席上,将匪徒们灌得酩酊大醉。当晚令爪牙向志长将熟睡中的5名匪徒全部杀掉,夺得3支步枪。此后,他以凤凰山为据点,隐匿于要路口,拦截过往行人,杀人越贷,搞得路断人稀。为了“就鬼打鬼”,吴春台等地方士绅联名保举他当乡队附,不久,又当乡长,成为南山一霸。
  他担任乡长后,纠集当地的兵痞恶少为爪牙,0,大肆搜刮民财。凭借职权,滥设机构,如警备班、自卫队、理事会、维持会、税务小组、稽查小组、冬防指挥所、市场交易监督小组等,设立名目繁多的捐、税、补助、津贴,对农民进行0。
  他利用死党,大放边棚,把抢支交给那些兵痞、恶少,唆使他们拦路抢掠,打家劫舍,坐地分赃。后激起民愤,特别是被他的爪牙们劫过场的农村集镇,如双河口、宦姑滩、碾子垭、五里坝等地受害的百姓指名控告。为掩人耳目,他假意捉上几个土匪“送县法办”,而一上凤凰山就放了,让其继续为非作歹。
  民国32年(1943),土匪吴明兹、刘披毛结伙抢窃小炉匠陈××被告发,他假顺民意,亲自处决了刘披毛,却暗地放走吴明兹,吴明兹感恩酬谢水课10石(约6.25亩)。
  他0,很快成为暴发户,拥有大量的良田好地和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家有护院、马弁、听差、长工、短工等,娶有一妻两妾,终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汉阴解放后,他自知罪责难逃,1951年1月持枪逃进凤凰山匿藏。1955年4月29日,在凤凰山太白池被搜山民兵就地击毙。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
分享按钮